字词 | 罗马 (古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罗马 (古代) 罗马 (古代)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古代国家。通常分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两大时期。前2000年代初,印欧人进入意大利半岛,其中一支叫拉丁人,定居在半岛中部,后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居民遂称罗马人。前509年,罗马人起义推翻近邻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废 “王政”,建罗马共和国。行政首脑为一年一任的两名执政官,立法机关为元老院,由氏族长和退任执政官组成。贵族垄断权力。平民有人身自由,但不能参与国家管理和公有地的分配。平民与贵族斗争持续两个多世纪,相继争得了一些权利。内部矛盾稍缓和,国家机构趋完善,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前265年,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此后至公元前27年,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并先后吞并了马其顿 (前148)、希腊(前146)、帕加马(前133) 和埃及(前31)。长期对外扩张使罗马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奴隶,奴隶制经济获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动,社会矛盾激化,内战频仍,导致军事独裁。继苏拉独裁(前82—前79)之后,有“前三头”政治(前60—前49) 与恺撒独裁(前49—前44)。恺撒被刺后,“后三头”(前43)重演政治诈骗和军事冲突。屋大维打败对手,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前31),用元首政治取代共和制 (前27),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帝国前期 (前27—公元192) 为相对稳定时期,皇权与官僚体系加强; 隶农制流行,释放奴隶增多;生产工具改进,手工业和农业有较大发展,城市和交通贸易繁荣; 对外扩张,版图扩大到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迄不列颠、北至达西亚、南达北非。2世纪末至3世纪末,帝国边境多事、内政腐败、军队堕落、农业萎缩、商业衰落、城市萧条,财政枯竭、人民起义频繁,史称“三世纪危机”。帝国后期 (284—476),戴克里先行“四帝共治制”,推行新税制; 君士坦丁行君主独裁,迁都拜占庭(330),颁布米兰敕令(313),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他们企图挽救帝国的衰亡。395年,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此时,北方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罗马城先后遭西哥特的阿拉里克 (410) 和汪达尔的根塞里克(455) 的洗劫,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兵首领奥多维克废黜末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此事被认为是西欧古代史终结的标志。罗马文化对后世欧洲有较大影响。 ☚ 希腊文化(古代) 汉尼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