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产科休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产科休克obstetric shock

由于妊娠或分娩中的某些强烈刺激而引起的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产生休克的原因较多,如急性大失血、手术创伤、难产、电解质紊乱、感染、羊水栓塞、子痫、重症先兆子痫等。产科休克在胎儿未娩出前对胎儿及孕妇有严重危害,在胎儿娩出后则对产妇危害严重。防治:应及早发现并及时消除可能引起休克的各种不良因素;发生休克时全力抢救休克,并适时结束分娩;控制感染;加强护理。

产科休克

产科休克

产科休克是指和妊娠、分娩直接有关的休克。如羊水栓塞、仰卧低血压综合征,也包括由于产科情况引起的出血过多或严重感染造成的低血容量性和内毒素性休克等。
休克是因心搏出量减少,动脉血流量不足,使脏器和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急剧缺氧,以致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休克的病因去除后,器官血供改善,休克或可纠正,否则,休克即不可逆转,终至死亡。休克开始后,出现代偿性改变,起初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肤色苍白,脉细而快,出冷汗;神情开始为兴奋、不安,以后转为淡漠;开始时血压尚能维持正常,以后下降至80/5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0mmHg。如血容量急剧减少20%以上,中心静脉压即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后,肾灌注量不足,引起尿少,此外尚可因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使尿量更减少。由于组织缺氧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为了代偿需加强换气以使CO2分压下降,血pH恢复,因而呼吸加速。休克时组织的灌注量与微循环的状况有密切关系,血管收缩后动静脉短路,灌注量减少,以后由于酸性代谢物聚集而使毛血管产生反应性扩张,局部肤色变紫。此时,血管床与血流量不成比例,局部灌注更为不足,进一步发展成微血栓,血液外渗,休克乃进入不可逆状态。
休克时如有昏迷、酸中毒CpH<7.30、CO2分压>45mmHg、血清乳酸>2mmol/L,或伴有严重败血症、无尿、心脏病、肝脏病者,预后均不佳。
产科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心原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数种: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宫外孕及不全流产等,发生大量失血所致。亦可因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其他疾病而长期限制钠盐摄入,并大量应用利尿剂以致丢失过多的电解质和水份,造成血钠过低、血容量减少,再加分娩后腹压突然降低、腹腔郁血,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仰卧低血压综合征是产科一种特异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仰卧时足月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亦相应减少造成暂时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改取侧卧位可使血循环恢复,症状消失; 内毒素性休克最常见于流产、产褥期或泌尿系统感染所致的固紫阴性杆菌的败血症; 心原性休克主要发生在心脏器质性疾病或急性肺梗塞。因心肌梗塞多发生于老年,故妊娠时罕见。充血性心力衰竭、产时产后特发性心肌病亦可致心原性休克。羊水栓塞的休克即属急性肺梗塞的一种。羊水包括有形物质进入血流、堵塞肺毛细血管,肺动脉压升高,回左心血流显著减少,于是发生休克,以后的发展则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凝血障碍有关,其中是否兼有过敏的因素则意见尚不一致; 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天花粉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妊娠期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与在此期间内的生理变化有关。妊娠时心血管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妊娠10周后心搏出量较非妊娠时升高约1500ml/min,平均心搏出量为6L/min,持续至足月;心率增加15~20次/分; 于妊娠前半期收缩和舒张压均下降5~10mmHg,妊娠后半期则恢复到非妊娠时的水平。妊娠时下肢静脉压显著上升,因而大量血液存在于下肢,盆腔静脉扩张充血;末梢血循环亦显著增加。妊娠期中血浆量增加1000ml以上,血红细胞亦增加,增加的血容量是为适应胎盘血循环及母体皮肤、肾及其他器官增加过滤率和散热等的需要。产褥期胎盘血循环中断后,血循环量暂时明显增高。由于以上变化,产时虽较易出血,但产妇对失血量的耐受力远远超过非孕妇女,出血量虽较多亦不会致立即发生休克。产科失血性休克多发生在反复或持续出血患者。
妊娠时血液呈高凝状态,表现为凝血因子的增加和纤维溶解系统功能的降低。血纤维蛋白原由非妊娠时的10g增加至20g,妊娠晚期血纤维蛋白原可高达400~600mg%;Ⅶ、Ⅷ因子亦增加。但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质明显受抑制,故妊娠时倾向于高凝低纤溶状态,少数产科疾病又容易触发凝血状态。这些变化有利于胎盘剥离后开放血窦的止血,但亦较易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妊娠时微循环系统的小动脉发生生理性收缩; 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症时,肾小球、胎盘小动脉等全身小动脉明显痉挛,如发生休克小动脉收缩更加重,组织缺氧进一步加剧,因而可严重影响脏器功能。
诊断产科休克并不困难,除应了解出血量、产程经过、产前有无心肾疾病等以及心率、血压、神智状态及有无感染灶等外,尚可借助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测定。失血开始时血象改变不大,细胞外液进入血管代偿后可有贫血现象、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诊断休克有帮助,但主要用于指导治疗。中心静脉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高则表示心肌功能不全或循环血量过多,患者已处于心力衰竭前期。检查血清电解质钾、钠、氯离子浓度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对长期处于休克状态患者的处理有帮助。检查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等可协助诊断是否合并有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此外,是否需进行心电图或X线检查、血培养、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对产科休克应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尽管产生休克的原因不同,但抢救的原则和抗休克的措施多是一致的。首先,在抢救的同时,应去除病因,病因去除后休克状态常可逆转。如有产后出血则应迅速查明出血原因,发现子宫破裂或其他创伤应迅速进行修补; 胎盘早期剥离时需采取措施,迅速排出胎盘胎儿等宫腔内容物;感染性流产或产前、产时感染均需给大量广谱抗生素,然后处理病理灶器官,清除宫腔内容物或切除子宫。
处理休克时置患者于平卧位,下肢可抬高30°左右,如为仰卧低血压综合征则应取侧卧位。给氧吸入,如氧分压低于60mmHg、呼吸困难或紫绀时则需增加氧的吸入量,采用正压氧以使氧交换量适当。如用正压氧后,氧分压仍不增加则应考虑用人工呼吸器解决供氧不足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但亦不宜用热水袋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否则可能加重重要脏器血供的不足。对创伤引起的休克可给予镇痛药,如吗啡或杜冷丁,但神智不清或呼吸困难则不宜用此类药物。
纠正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关键措施。先应估计失液量,及时大量快速补充液体。因产后出血发生休克者由于已无胎盘循环,有效循环量较非妊娠时高,故休克发生较晚,所需液体量相对较少。在备血过程中可先给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林格液500~2000ml等,如大出血则需补血。大多数患者均需输血或给胶性溶液。输全血或血球均可增加携氧能力,但患者如有心力衰竭则同时给强心药。亦可输血浆或白蛋白,但在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时血浆易进入间质造成不良结果,可加重肺功能的损害,须慎用。右旋糖酐可维持血管内的容量,为较常用的胶性溶液,用量为500~1000ml,一般不宜超过1000ml。有人主张第一小时内输入100~150ml,以后缓慢输入,保持每公斤体重10~15ml/24h。有心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脱水者应慎用以防止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功能衰竭。应用右旋糖酐者有时可导致出血倾向,应予注意。输入右旋糖酐后可干扰确定血型,需配血者宜先行测定血型后再给药。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形压测定均有助于观察血容量补充情况。正常中心静脉压为5~8cm H2O,中心静脉压低,皮肤苍白,多为低血容量,如>15cm说明液体过量或心力衰竭。肺动脉楔形压测定较正确,其最高值不应超过12mmHg,>14mmHg为肺水肿的警戒值,提示液体已过量。尿液测定亦可反映血容量情况,如<20ml/h说明肾血流量不足,如不及时纠正最后可致肾小管坏死。
血管活性药物不能作为治疗休克的主要措施,而应在充分扩容、纠正酸中毒后才可使用。现多用α-及β-肾上腺能兴奋剂而不单纯用α-肾上腺素能兴奋剂,所用药物应以能改善组织血流灌注者加以选择。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为多巴胺、阿拉明和异丙基肾上腺素。阿拉明可间接兴奋α-及β-受体,常用于休克开始时,可收缩血管,有升压作用,并略有加强心肌收缩的能力,使心排血量增加,阿拉明可一次静脉内注入0.5~5mg然后静脉缓慢滴注5~20mg于5%葡萄糖液100ml内。异丙基肾上腺素直接兴奋β受体可使心搏出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一般应用1mg于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此药易致心律失常,如心率增快至120次/分以上时,则发生机会更多;多巴胺应用较多,除有上述作用外,当可使肾血流量增加,同时可增加心搏出量并有升压作用。一般用量为5~20mg置于5%葡萄糖100ml内静滴,开始时每公斤体重2.5μg/min;如为较晚期的休克可加量。大量多巴胺可刺激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小量则使肾血流量增加。多巴胺达有效量后须逐渐减量至能维持较好的组织灌注为止。有时可与阿拉明同时应用。多巴胺偶可发生室性心律不齐、心绞痛、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氮质血症等副反应。对有心律不齐和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宜慎用。多巴胺对血乳酸含量高者常无作用。Dobata-mine为一种有多巴胺作用的人工合成儿茶酚胺,有报告应用此药效果好。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意见不一,此药可增加心脏功能及组织血流量,减少对内毒素的敏感性,但须同时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否则可使已存在的感染播散,使败血症发展。如需应用则以早开始为宜。地塞米松一般用量为20mg静注,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如有出血倾向,则需立即停药。
甘露醇、速尿等常用于血容量已恢复而仍无尿者,速尿亦可用于发生肺水肿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容量已恢复用甘露醇或速尿仍无尿者,患者可能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甘露醇用量为25%200ml快速静脉滴入;速尿则为40~80mg,一般不超过200mg。
抗凝药物的应用应根据休克深度而定。产后胎盘附着面有开放血窦,故多不主张用肝素,参见“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克患者大都有酸中毒,应予纠正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的舒缩效应。药物中以5%碳酸氢钠最佳,其次可用7.28%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毛地黄类药物适用于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中心静脉压>15cm水柱者,对休克时间较长、心肌缺氧及酸中毒者须先给强心剂再扩容。强心剂可采用西地兰0.2~0.4mg稀释至20ml 5%葡萄糖内静脉缓慢推注或用毒毛旋花素K0.25mg同法注入。
其他针刺人中、涌泉、十宣等以及中药独参汤、生脉散均对休克患者有帮助。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休克常见的合并症。在产科休克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后合并肾功能衰竭者尤为多见。此种情况应与血容量不足相鉴别,治疗时应注意控制液体入量以防止水中毒,并可用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合成糖元将钾离子引入细胞内以降低血清钾离子浓度。需用抗生素时应考虑到有肾功能衰竭时药物半衰期延长的特点,故应选择对肾功能危害较少的药物。且用量不宜过大。
产科休克是可以预防的,如在妊娠期发现贫血应及时纠正,对有产后出血历史者以及对估计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查好血型,产程中作好输血准备。在产程中应注意产妇休息,补充必要的水分或电解质,避免产程延长。对有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滞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产后预防性地注射子宫收缩剂以防止产后出血。产科手术操作应轻柔细致以免损伤母体组织。所有操作均应注意无菌技术,必要时给予抗生素。

☚ 羊水栓塞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000115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