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高原yazhou de gaoyuan
亚洲多高原,其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4以上。高原多分布在亚洲中部或南部的高大山脉之间,为山间高原。自西向东主要有:
阿拉伯高原,为一古老台地,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较平坦单调,只有西部有大面积的熔岩台地,边缘地区有陡峭的断崖。气候干旱,有内夫得、达赫纳和鲁卜哈利三大沙漠。只有西北部有少数短小常年河流。
安纳托利亚高原,又称小亚细亚高原。东、南、北三面为高山环绕的内陆高原。地表波状起伏,海拔一般为800~1200米。高原内部干燥,广大地区为半荒漠。有铁、铬、铅、锌、钼等资源。
亚美尼亚高原,即亚美尼亚山结。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交汇处的高地,是一个熔岩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大阿勒山(海拔5165米)是一座死火山。多火山、多地震、多温泉和间歇泉。南部的凡湖是由熔岩堵塞而成,面积37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600米,为世界高湖之一。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等河发源于该高原。产铜、锡、铁、金、银等。
伊朗高原,是一个四周被群山环抱的山间高原。一般海拔900~1500米,地表崎岖不平,多小型内陆盆地和陷落盆地。气候干燥,有荒漠分布。古代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近代又处国际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
德干高原,为印度半岛的主体,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古老地块。呈一倒三角形,东、西各有山脉构成高原的边缘。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米。其西北部有一熔岩台地,面积约占高原的1/3,熔岩平均厚度达500米。多河流,将地表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丘陵低山、河谷平原和盆地。有煤、铁、锰、铝、云母等多种矿藏。
帕米尔高原,即帕米尔山结,东部在中国境内,西部在苏联和阿富汗。西部地形起伏巨大,高山与深谷交错分布,高差达2000~3500米。共产主义峰海拔7495米,是苏联最高峰。气候严寒,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蒙古高原,是一古老的内陆高原。东临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北接萨彦岭和雅布洛诺夫山脉,南抵阴山山脉。平均海拔1580米,西高东低,地表结构较单调。南部气候干旱,地表为卵石、碎石和花岗岩屑组成的戈壁。
中西伯利亚高原,位于勒拿河和叶尼塞河之间,南接萨彦岭和雅布洛诺夫山脉,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700米,西北部海拔可达1000~1500米。中生代以后多次升降,故河流切割强烈,河谷纵横,阶地广布。水能资源丰富,还有煤、铁、铜、镍等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