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帅汉末至晋初并州匈奴五部首领。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于魏,被魏王曹操留于邺,分其众为五部,每部立其贵族为帅,称“五部帅”。呼厨泉兄於扶罗子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晋武帝太康中(280—289,一说为三国魏末),改帅为都尉;左部万余落(即户)居太原故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县东南);右部6千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3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北部4千余落居新兴(今山西忻县);中部6千余落居太陵县(今山西汶水县东北)。 五部帅曹操管理内迁于今山西境内南匈奴的建置。南匈奴内迁后,分居于兹氏(山西临汾南)、祁县(山西祁县东南)、蒲子(山西隰县)、新兴(山西忻县)、大陵(山西文水东北)。曹操据此将其分为五部,选择匈奴刘姓贵族为首领,称作帅。另选汉人为司马,监督他们,实际权力操之于司马。西晋太康中,改帅为都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