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儀仗旗部 > 帝王旗 > 五牛旗 五牛旗 wǔniúqí 晉代皇帝乘輿所設之旗。車設五牛,竪青、赤、黄、白、黑五色旗於牛背,故稱。隋、唐因之。《晉書·輿服志》:“五牛旗,平吳後所造。以五牛建旗,車設五牛,青、赤在左,黄在中,白、黑在右。”《隋書·禮儀志五》:“五牛旗,左青赤,右白黑,黄居其中……竪旗於牛背,使人輿之。旗常纏不舒,唯天子親戎,乃舒其旆。”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馬飾 > 五牛旗 五牛旗 wǔniúqí 省稱“五牛”。古五時副車之遺。以五色木牛,背竪五色旗,使人荷行。起於晉代,達於隋唐,用作皇帝駕出之儀仗。《晉書·輿服志》:“五牛旗,平吴後所造,以五牛建旗,車設五牛,青赤在左,黄在中,白黑在右。”自注:“竪旗於牛背,行則使人輿之。牛之爲義,蓋取其負重致遠而安穩也。旗常纏不舒,所謂德車結旌也。天子親戎則舒,謂武車綏旌也。”《隋車·禮儀志五》:“五牛旗,左青赤,右白黑,黄居其中,蓋古之五時副車也……晉過江,不恒有事,則權以馬車代之,建旗其上。後但以五色木牛象車,竪旗於牛背,使人輿之。”唐·許敬宗《奉和宴中山應制》詩:“養賢停八駿,觀風駐五牛。”參見本類“五時副車”。 五牛旗唐代军旗名称。上绘五牛而得名。武卫队所执。 五牛旗唐代军旗名称。因旗上绘五牛而得名。旗由武卫队所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