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虔剑石棺床
五代后蜀。长约690厘米,宽360厘米,高82厘米。1977年四川省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在成都市东郊发掘清理的张虔剑墓中所获。其为红砂岩须弥座式棺床,床身四周设16个长方形柱子,每边4个,均高48厘米,宽28厘米。柱上面刻着以各种姿态托棺的力士,其共同的特征是卷发抵肩,锁眉鼓眼,高鼻,大嘴紧闭向两边裂着,赤脚,裸上体,呈跪坐状。力士或以背顶,或以肩扛,或以手托的形式负着重棺,缩成一团的躯体,块块绽起的肌肉及僵硬的面部表情,生动地说明其几乎已不胜重负。在这些柱子之间嵌着长方形的石板,南北各3块,东西各5块,每块中间凹刻一花形壶门,内分别刻着狂奔的马,怒吼的狮子,跳跃的小鹿,及各具姿态的獬豸、麒麟、貘和羊等动物,形象生动,充满动感,神态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堪称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佳作。不仅如此,这组内容独特、刻工精细、技法高超的石刻高浮雕的发现,还为研究我国古代墓葬风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