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蕴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蕴和1872—1940

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
曾任《申报》副总主笔、总主笔。
原名:张默
笔名:默
自称:小卒

张蕴和

新闻界名人介绍:张蕴和 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62页

张蕴和

164 张蕴和1872—1940

著名报人。《申报》总主笔之一。原名默。上海松江人。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赴日考察教育,同年回国,入《申报》任编辑,后长期担任副总主笔,与总主笔陈景韩轮流撰写评论。所写评论多谈具体社会问题,较少谈论国家大事,措词谨慎稳当,文笔婉转曲折。自称无论大事小事,“不敢贸然发一言”,“不敢发一过量语”,对人“更不敢妄加毁誉”。1929年秋,陈辞职,他继任总主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短评倾向抗日。1938年10月,《申报》改挂美商招牌复刊,由美国人任总主笔,他改任副总主笔。在《申报》工作近40年。

☚ 朱淇   梁启超 ☛
张蕴和

张蕴和1872—1940

原名默,上海《申报》总主笔,著名的爱国报人。上海松江县人。1902年进上海的申报馆工作,开始任编辑。由于工作勤恳,表现出色,升任《申报》副总主笔,协助总主笔陈景韩主持《申报》的笔政。在此期间,他以“默”的名字发表了许多短评。这些短评对于国家大事很少谈及,就是对社会上的一些小问题也非常谨慎。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的大片国土。他站在抗日爱国的立场上,以笔作武器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他在《申报》上发表了许多短评,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和暴行,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强烈的不满,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给予了热情的支持,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和呼声。1937年上海沦陷以后,他毅然拒绝日伪的新闻检查,并支持配合申报馆领导层把《申报》迁往武汉出版。由于发行量打不开,《申报》不久又迁回上海,改挂美商哥伦比亚公司旗帜复刊,美国人阿乐满任总主笔,他任副总主笔。两人互相配合,拒绝日伪的新闻检查,坚持爱国主义的宣传。1949年1月17日病逝。

☚ 张恨水   弢园文录外编 ☛
000070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