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柳先生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亦不详其姓字〔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
 为号焉〔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忘食〔7〕。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8〕。造饮辄尽〔9〕,期在必醉〔10〕;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1〕。环堵萧然〔12〕,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3〕,箪瓢屡空〔14〕,晏如也〔15〕。常著文章自娱〔16〕,颇示己志〔17〕。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
 赞曰〔19〕: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0〕。”。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1〕 ?酬觞赋诗〔22〕,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3〕 ?

 〔1〕本文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物写的一篇传记。五柳先生这一形象的精神内涵,当然首先包括作者自己在内。
 〔2〕何许:何处。
 〔3〕详:详细知道。姓字:姓名。
 〔4〕因以为号:因此而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
 〔5〕不求甚解:读书不过分执着于字句。
 〔6〕会意:心得体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或:有时。置:办。招:打手势叫人来,这里是相邀的意思。
 〔9〕造饮辄(zhe)尽:到了亲戚朋友家里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光。造:至,到。辄:就。
 〔10〕期:希望。
 〔11〕“既醉”二句:一喝醉就回去,一点也不把去留放在心上。曾不,一点也不。吝情,挂心,在意。
 〔12〕环堵:四壁,这里指房屋。萧然:空寂的样子。
 〔13〕短褐:粗布短衣。穿:破洞。结,补缀连结。
 〔14〕箪(dan)瓢屡空:言常常缺少饮食。箪,放食物的竹制器具。瓢,饮器。
 〔15〕晏如:安然自得的样子。
 〔16〕自娱:自我娱乐。
 〔17〕颇示己志:很能显示自己的志趣。
 〔18〕忘怀得失:忘却了世间的得失之情。
 〔19〕赞:文章后面作者对于所记人物的评论,是史传文章体例。
 〔20〕“黔娄之妻”三句:黔娄是春秋时鲁国人,清贫自守,不愿出仕。死后,曾子去吊丧,问其妻“何以为谥”。其妻说谥“康”。曾子认为黔娄在世时没有好日子过,死时又不荣耀,不能谥“康”。其妻说:“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见刘向《列女传》)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急于追求的样子。
 〔21〕其言:指黔娄妻说的话。一本作“极其言”、“味其言”。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同类。
 〔22〕酬觞:饮酒。酬:一作“衔”。
 〔23〕这两句是说: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当时社会风俗淳朴,不化而自行,人民甘其食,乐其俗,心无好恶,老死不相往来(宋罗泌《路史·禅通记》)。
 照一般传记通则,传主姓名里籍必先作交待。因为陶渊明为之作传的传主非通常人,所以传记也不必遵守通则。既然作者要做隐者,其理想也是隐士,那么传主的姓名里籍又为何不可以隐去?这是陶渊明写作此文的高明处。此外,作者用笔极平淡自然,看似随意挥洒,但却正把传主的高节和高行活画了出来。刘熙载说此种文章非学而能,是因为“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也”(《艺概》卷一)。看来写好文章首先要做有境界的人。

古诗文《五柳先生传》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5)?衔觞赋诗(16),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7)?
 
 〔注释〕
 ①本篇选自《陶靖节集》。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而写的一篇自传。②何许,此意为“何处”。③因,凭、据。④不求甚解,不刻意寻求深奥的解释,指不穿凿附会或死抠字眼。⑤会意,领会其意,此指心得体会。⑥造,到、赴。辄(zhe哲),总是。⑦曾不,从不。吝情,吝惜,舍不得。⑧环堵,四周的墙壁。萧然,空荡荡的样子,指穷困无物。⑨短褐(he赫),粗布短衣。穿,穿洞,破损。结,把断裂的麻线打成结,此指打补丁。⑩箪(dan丹),盛饭的竹器。瓢,舀水的器具。(11)晏如,心情平和,安然自在的样子。(12)赞,史传作者对所记人物发表的议论。本文仿照史传体,故用“赞”作评论。(13)黔(qian前)娄,春秋时齐国人,是当时不求仕进,独善其身的清高名士。其妻亦与他同样以安贫守贱著称,事见刘向《列女传》。(14)戚戚,忧虑、感伤的样子。汲汲,竭力求取的样子。(15)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那样的人,此指黔娄。俦(chou筹),伴侣,同一类人物。(16)衔觞(shang伤),口含酒杯,指饮酒。觞,酒杯。(17)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上古帝王,据说在他们的时代风俗古朴淳厚。
 
 〔分析〕
 本文是作者借用他人口吻,仿照史传之体为自己写的一篇传记。古人曾评曰:“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萧统《陶渊明传》)本文当是作者坦露胸襟,抒写志趣的文章,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
 大凡传记,不管文字如何简略直简,对于传主之姓名籍贯却决不能有半点含糊,而此传开篇首句却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看来主人公不仅隐姓埋名,且根本不重视姓名字号,这显然与当时(晋代)讲究门第的风气截然相悖,可以想见,斯人是被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的一介隐士,而“以五柳为号”更勾勒出斯人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性格特征。
 接着写他的生活和志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示其房屋之破旧简陋,“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则现其生活之窘迫贫困。先生虽“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但决非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之辈。他胸怀抱负,志趣高雅:其一是读书,对读书的爱好,达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地步,可见其“好读书”并非为了“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只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其二是饮酒,“嗜酒”说明对酒之钟爱,不是三杯两盏的小酌,而是“期在必醉”的狂饮。尽管其“家贫”,亦未改却这一嗜好,因为这位先生只能在一醉方休的梦乡中让心灵得到暂时的平静。其三是写文章,但其著文只是“自娱”,而决非为了求官得禄。这三种志趣显示了斯人的独特个性和高尚追求。
 文章结尾亦仿史家笔法,加上赞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赞语的核心和实质,正好与前文的“不慕荣利”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而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之“颇示己志”表达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纵观全篇,这篇自况性自传体文,与一般传记体文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它不写具体事件,而是着力于写志述性,全文虽只一百七十余字,但有正文,有赞语,结构端然完整。透过短短的篇幅,人物的个性、情趣、爱好、志向乃至衣食住行都会给人以深刻而强烈的印象,这主要借力于亦叙亦评的写作方法。诸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晏如也”、“忘怀得失”等等评点性语句插入于叙述之中,其人之洒脱、放浪、率真、澹泊的性格便历历在目。而文后的赞语,将其人比同于贫穷德高的黔娄先生,拟同于上古自然纯朴之民,蕴藏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和桃源生活的理想,在文章中起着点睛的作用。
 “乐志”二字是全文的主脑,追求自然是文章的脊梁。自然的个性在自然而不雕琢的语辞中倾泻,放任的志趣在放浪而脱俗的行为中展现。粗略处显示人物概貌;细微处可见人物须眉。不铺不华,不枝不蔓,流畅清通,潇洒澹逸,用字无多,而方方面面皆能顾及,若不匠心熟虑,何能一气呵成,不落凿痕。

 〔评说〕
 吴楚材等《古文观止》:“渊明以彭泽令辞归。后刘裕移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潇洒澹逸,一片神行之文。”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不矜张,不露圭角,淡淡写去,身分自见,亦与其诗相似,非养深者不能。此在文中,乃逸品也。前辈之文,颇有似此者。《辑注》评不肯仕宋,自是先生大节,然读此文,不必计此。但看他突然而起,悠然而结,叙出事迹,了无异人,味之却有大本领在。通篇结构,总画出个‘不知何许人’意,若曰:知先生者,先生也。”

《五柳先生传》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 ① 何许: 何处。 ② 甚解: 太深刻的理解。 ③ 会意: 心得体会。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说: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此同义。 ④ 造: 来到。 ⑤ 吝情: 感情上计较。 ⑥ 环堵: 四周墙壁。萧然: 空空无物。 ⑦ 褐: 粗麻布。穿结: 衣服穿孔补绽。 ⑧ 箪(dān 单): 竹制食器。瓢: 饮器。 ⑨ 晏如: 安然。 ⑩ 自终: 自己过完一辈子。 ⑪ 赞: 史传体例,是史官评论传主的结语。 ⑫ 黔娄之妻: 黔娄,春秋时鲁国的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下引两句,各本都作黔娄的话,无“之妻”二字。按此二句见《列女传》,是黔娄妻所说,应作“黔娄之妻”。 ⑬ 戚戚: 忧愁。 ⑭ 汲汲: 竭力求取。⑮ 衔觞: 口衔酒杯,指饮酒。 ⑯ 无怀氏、葛天氏: 传说是上古帝王,当为原始氏族部落首领。这里指上古原始纯朴社会阶段,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寄托。

这是一篇用史传体写的自传性散文。五柳先生实即作者陶渊明自己。史传是由史官撰写的,实录行状,见美见刺,褒善贬恶,作出评论,留芳遗臭,千古永垂。而作者俨然以史官立场、春秋笔法来为自己立传。如果不是诡谲寓言,那就是坦然自信。所以本文明显的特点是思想明确,形象鲜明。

传主五柳先生是个隐士,来路不明,姓氏不传。这并非姑隐其名,也不是隐士必须的特征,因为郡望、籍贯和姓字都可以杜撰,自古以来,隐士而为名士者也不乏其人。作者的用意在于蔑视门阀士族所依重的郡望、阀闾、士姓;根本不在乎,索性不要了。为了便于称呼,就以住宅边五棵柳树作为称号;由于受到尊敬,因而人们称他先生;这正是姓氏字号最初的来历和习尚,也在淳朴的社会中获得尊重。所以这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姓字籍贯,便有明确的对立于门阀世俗的思想倾向,显出鲜明的性格特征。

东晋盛行清德玄谈,以隐矫名、以谈炫荣的假隐士不少,其实是走捷径的利禄之徒。五柳先生是真隐士,“遁世无闷”,淡漠世事,不尚玄谈,不爱荣华富贵,所以文静不多言谈。但他有自己的爱好: “好读书”,“性嗜酒”。隐士是士,也是读书人,爱好读书是本分,理所当然。不同于世俗的是,他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求荣利,不必适应官府标准,无须牵强附会,穿凿曲解。他按自己的理解来读书,所以每当有心得体会,“便欣然忘食”。他是从古圣贤作者求取真知,精神上获得充实和鼓舞,守志励节。至于魏晋名士风流的饮酒,在他则是本性的嗜好,爱喝而已,既不标榜,更不风流,反而因为贫穷,窘相毕露,有酒就喝,一醉方休,根本不管别人的礼貌态度。所以他的饮酒,任性而旷达,不矫情,不放肆,获得亲友的理解和宽容。

真隐士是贫士,不能安贫乐道,是坚持不了的。五柳先生几乎赤贫,住房破漏,衣服破旧,饮食不继,却安然自在,而且还写文章抒怀述志,自得其乐。这样的生活,他满足了,心里踏实,没有追求也没有失落,没有苦闷与烦恼。显然,他不是儒家贤人颜回的安贫乐道,而是乐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道,跟虚伪丑恶的门阀荣利决裂。不过他的态度比较平和,只是“颇示己志”,似不揭露丑恶,因而显得冲淡自然。诚如鲁迅所说,丑恶多了,看惯了,众所周知,也不值一提了。这恰是东晋时代的特色。

思想明确,形象鲜明,是作者采取史传体写作所必须的。史传有赞,撰者以史官立场表明褒贬。本传的赞十分明确地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不愁贫贱也不求富贵,二是怡然自乐,返朴归真,希望过先民生活。这也正是传立行状的取舍准则和传文层次结构的安排原则,因而选材典型,行文简洁,风格平淡朴实,意味深长,百读不厌。

字数:1695
倪其心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杂文《五柳先生传》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11)于贫贱,不汲汲(12)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3)? 酣觞(14)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6)? 葛天氏之民欤?
 

(《笺注陶渊明集》)


 注释 ①《五柳先生传》——这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撰写的一篇自传体短文,选自四部丛刊影宋本《笺注陶渊明集》卷六。②造饮辄尽——应邀去喝酒就要喝完。③曾不吝情——一点儿也不在意。④环堵萧然——住屋四壁十分冷清。⑤短褐穿结——所穿的短衣破洞补丁满是。⑥箪瓢屡空——常常缺吃少喝。箪: 圆竹篮; 瓢: 饮器。⑦晏如——安然自在的样子。⑧忘怀——不放在心上。⑨赞——史传后面附语,用作对于人物事件的总结和评述。⑩黔娄——春秋时人,自守清贫不愿出仕。死后其妻曾作诔文。(11)戚戚——忧郁。(12)汲汲——急于追求。(13)若人——这个人,即五柳先生。俦: 同类。(14)酣觞——饮酒。(15)无怀氏——与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均无为而治,社会风俗淳朴。
 赏析 以漫画手法勾勒形象,让这形象去概括一种社会现象,并展示作者的审美意向,是杂文创作惯于遵循的蹊径。杂文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短论,正因为杂文的议论溶透于或附丽于一定的形象中,而杂文形象有别于一般散文形象,在于杂文的形象无须须眉毕露地雕琢,而只须捕捉形象的精神特质,尤其突出形象的喜剧性特征,作出幽默而传神的漫画式勾勒。这种漫画画面在杂文中出现,对“杂文味”的酿造,有很大的作用。
 《五柳先生传》就是这样一篇言之有意、言之有味的杂文。它实际上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也是陶渊明的一篇人格宣言。是一位不得志而又不失志,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在沦落中保持清高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或者说,一位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对世俗挑战的檄文。
 这位以“五柳先生”自况的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是56岁的小老头了,辞官归隐也已整整15年。他对弃官归田的生活,是无奈而又满足,不羁而又自恃,脱俗而又近人的。他把握这些基质,用亦庄亦谐的笔触,活脱地托出了一个五柳先生的形象,一个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这一个”杂文形象:穿的是破烂补绽的短褐,却包裹着一颗高洁的心灵,他不忧戚于贫贱,视富贵如浮云,他的行状是与当时社会公认的“正人君子”标准相抵牾的,即以“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端,就与那些言必称孔孟,行必有经典依据的腐儒酸劲,大不一样。这位五柳先生还是一个不吝情也不矫情的懂情人。他嗜酒而无钱买酒,亲朋置酒招饮,他照饮不误,一醉方休,饮前和醉后,都不说应酬的感谢话。他不愿自己的个性被世俗淹没。他不但不是一个乞食者,而且持着居于布施者之上的态度。这个性格形象屹立魏晋时代衰微的世态人情中,显示其出格的亮度,因而产生了不寻常的艺术批判力。这种不现形的批判手法,以及不期而至的批判效果,正是历来的杂文作者所乐于追求的。
 陶渊明这篇文章为他自己作了绝妙的自画像,也为中国的文学画廊提供了一幅生动的杂文形象。当然,他不可能为他自己以及他的同代人找到命运的皈依点。因为他只以出世的态度来打发人生,没有用入世的态度来招架人生;他所追求的是对自然的复归,宁可沿着历史的湍流,上溯到蒙昧的洪荒时代,到无怀氏或葛天氏那里,做一个原始部落的子民,这就是陶渊明的世界观和生活观。我们不该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陶渊明。我们倒应该感谢这位以写诗见长的陶渊明竟无意中给我们留下这篇好杂文。在这篇杂文中,他高明地用漫画式的形象,对他周围的世态和世风,作出了委婉的讽谏。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议论,是杂文写作的妙处,也是杂文写作的难处。

五柳先生传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五柳先生传

【题 解】

本文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自传,五柳先生即作者自己。文章是按史传的体例写的。以“传”概括人物生平行事,以“赞”评价人物品格。文中用质朴、自然、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他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道。

文中表明五柳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表明五柳先生三大志趣的是:“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更妙在文末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洁人格,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陶渊明的诗文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及在这种生活中的恬淡心境,使人感觉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似的,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除此之外,其诗文还美在语言的洗练、构思的简明上,本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五柳先生传 - 古代小品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集》)


 以不足200字的精粹笔墨写尽一个人的风貌神气,是本文一绝。获此一绝的关键在于潇洒,活得潇洒,写得也潇洒。先说写得潇洒,这是一篇自传却一反常态,通篇不见传主名姓,不见传主籍贯,而以号传。写自己的习性,也是寥寥几字,简约之极,最长的“嗜酒”不过39字。但作者简而不浅,约而有博。写得奇奇怪怪,疯疯颠颠。说他一无所爱,却好书嗜酒。说他喜欢读书,却不求甚解。说他不求甚解,又会得意到忘食的境界。说他嗜酒,他又不象别人去品味,只求一醉。醉了却又不发酒疯,自行退出。其醉耶佯醉?家里穷得徒然四壁挡不住风吹日晒,衣服洞破得打了结,吃饭家伙里常常空着,他还快快乐乐一如往常。这些反常的个性特征,作者点到为止而决不铺陈描绘,反而使人过目不忘,活脱脱一个呼之欲出的五柳先生。使人想到梁楷大写意的布袋和尚,下笔用墨挥洒自如而决不精心雕琢。
 但五光十色的奇奇怪怪后面却蕴含着一种生命态度。试想,一个斤斤计较于名利的人,怎么肯“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而作者则活到既不为世俗人情所累,“不吝惜去留”,不为物质生活的贫困所累,甚至不为自己所嗜好的酒与书所累。这样,作者不仅超越了名利人情物质生活,也超越了知识。活着只求“适得本来面目”,多保留一些自我了。写文章的目的也非为传世只为“自娱”。正因为超越了羁绊自我的种种烦恼,才进入了一种坐忘无我,“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的人生境界。所以,文章到此,一个格调高古的中世纪文人形象也飘然而至了。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文学家之一。在东晋腐朽的士族专制时代,出身寒门的陶渊明“有志不获骋”,遂与黑暗污浊的官场绝裂,归隐园田。胸怀淡泊超旷,所作诗文纯朴自然,意味隽永,成就极高。《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一篇著名散文,全文仅170余字,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五柳先生”的个性与追求。“五柳先生”平凡闲静,饮酒读书,安贫乐道,具有超绝尘俗的率真禀性和高尚情趣。作者运用简练的白描笔法,粗线条地勾勒出“五柳先生”的古朴纯真的禀性和风采。“五柳先生”的高尚情趣也正是作者的精神追求。因而,有的史著认为《五柳先生传》就是陶渊明的自况实录。

☚ 庐山记   归去来兮辞 ☛

《五柳先生传》wu liu xian sheng zhuan

Biography of Mr. Five Willows→陶潜 (Tao Qi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