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三惨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三惨案即“济南惨案”。 五三惨案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制造的流血惨案。又叫“济南惨案”。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外交官员,打死打伤中国军民数千人,制造了这一惨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的地盘。后又逼袁世凯签订了《二十一条》,扩大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并妄图进一步把山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1927年5月,国民军北伐之时,日本公然出兵山东,武装干涉中国内政。1928年4月,蒋介石在徐州下总攻击令,继续“北伐”攻打张作霖。日本政府于4月19日通过《第二次出兵山东案》,借口保护侨民,派大批日军先行开赴山东。21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对日本出兵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日本停止非法行动,但日本政府全然不顾。21日,天津日军首先开抵济南。至4月底,已有3000多日军侵入济南,以阻止英美势力向中国北方的发展。5月1日,国民党军队开进济南,日军擅捕中国土兵,枪杀 “北伐军” 运输队长。5月3日,日军又向中国军队驻地进攻,并沿街放枪,恣意屠杀市民和士兵,将千余人缴械。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黄郛赴日军司令部交涉,被扣至19时。面对日军暴行,蒋介石下令各师 “约束士兵,不准开枪还击” ,致使日军气焰更加嚣张。日军甚至将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兼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16名外交人员捆绑起来,并将蔡的耳、鼻、舌割下,眼睛挖去,用机枪将17人全部杀害。5月4日,日军继续进行残杀。蒋介石却下令军队忍辱负重,撤出济南,绕道北伐。日军并不罢休,反于5月7日向蒋介石提出最后通牒5条,限12小时内答复。蒋对日方的无理要求除第二条外均允照办,连夜草拟答复条件,派人于次日晨递交日军司令部。但日军谬称期限已过,下令重炮轰城,并于11 日占领济南。日军进城后烧杀掳掠,奸淫抢劫,无所不为。据世界红十字会济南分会查明: “济案” 死亡6123人,伤1700余人,财产损失2957万元。1929年3月28日,中日两国政府签订协定,规定南京政府负责保障日侨生命财产,日军于两个月后全部撤退。“济南惨案” 就此了结。 五三惨案 五三惨案亦称“济南惨案”。1928年4月,蒋介石在美、英支持下,举行第二次“北伐”,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为阻止美英势力向华北发展,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山东,侵占济南、青岛、博山等地。5月 1日,蒋军开进济南,日军寻衅滋事,挑起事端,枪杀中国军民数人。3日,日军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济南居民,并包围中国军队一个营,强令缴械。更有甚者,日军竟无视国际公法,将国民党政府战地委员会外交处长兼山东特派员蔡公时割去耳、鼻,最后连同其他17名外交人员一起杀害。面对侵略者的疯狂屠杀,蒋介石采取了可耻的不抵抗主义,下令中国军队撤退。日军则继续增兵,并向中国军队提出最后通谍。蒋介石接到日本的最后通谍,惊恐万状,一面令驻济南的党政机关一律退出,一面乞求日军延缓答复时间,遭到日军拒绝。5月 8日晨,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攻城。尚未撤退的国民党军队被围在城内,数十万和平居民在日军炮火下呻吟,死伤累累,惨不忍睹。5月11日,日军占领济南,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使济南人民蒙受空前的浩劫。在整个惨案中,中国军民被杀害者达一万数千人,财产损失在2.3亿元以上。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由山东各界爱国人士组成的“外交后援会”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和《告世界各国民众书》;中共山东省委号召全省人民掀起反日运动;全省人民和全国人民的爱国反日浪潮汹涌澎湃。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加之美、英等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干涉,日军于1929年5月撤出山东。 ☚ 王仙芝起义 五井战斗 ☛ 五三惨案见“济南惨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