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于志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于志宁588—665

字仲谧,高陵人。《全唐诗》存诗一首。

于志宁581~659?

唐代官吏。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 人。唐太宗时近臣,656年(显庆初年),任仆射 (宰相); 657年,与李𪟟等组织修定本草,较其前代本草书新增药物一百多种,于显庆四年完成,名《新修本草》并附插图,共54卷。书成后,由政府颁行全国,是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药典。卒年78岁。

于志宁588—665

唐初大臣。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隋大业末,为冠氏县长。唐高祖入关,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629),为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曾对太子承乾的过恶进行过多次规劝,太子派人行刺,几乎被杀。李治为皇太子,复拜左庶子,迁侍中,监修国史。永徽二年(651),拜尚书左仆射。曾与司空李勣修定《本草》,参预编撰各种律令、礼典。

于志宁588~665Yu Zhining

scholar of the Tang Dynasty

于志宁588—665

唐初文臣。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先世鲜卑于氏。隋内史舍人于宣道子。大业(605—618)末年,为冠氏县长,后弃官归乡里。及唐高祖入关,率众迎于长春宫,授银青光禄大夫。后被李世民召为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迁天策府从事中郎,每侍从征战,兼文学馆学士。贞观三年(629),累迁中书侍郎。寻加授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封黎阳县公。曾屡劝谏太子承乾,几被太子遣人刺杀。后李治为皇太子,复拜太子左庶子,迁侍中。永徽元年(650),进封燕国公。次年,监修国史,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三年,以本官兼太子少师。显庆元年(656),迁太子太傅。四年,晋太子太师。因在议立武则天为后时,持中立,取怒则天,被诬党附长孙无忌,免官。寻降授荣州刺史。麟德元年(664),累转华州刺史,以老致仕。卒,赠幽州都督,谥定。上元三年(676),追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曾参与编撰格式律令、五经义疏及礼典,有集20卷。与司空李绩主持修定《本草》并图,共五十四篇。

于志宁588-665

唐京兆高陵 (今陕西高陵)人,父于宣道。隋大业(605-617)末,为冠氏县长。唐高祖以其有名于时,授银青光禄大夫。随太宗征伐,授天策府从事中郎,兼文学馆学士。贞观三年(629),迁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行太子左庶子。屡直言讽谏太子,得太宗嘉勉。永徽元年(650年),加光禄大夫,进封燕国公,二年,监修国史。其年,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三年,兼太子少师。显庆元年(656),迁太子太傅。后为许敬宗所陷,坐贬荣州刺史。麟德元年(664);转华州(治郑县,今陕西华县)刺史,二年,卒于家,年七十八,赠幽州都督,谥曰定。

于志宁588—665

唐大臣。字仲谧。京兆高陵(今属陕西)人。太宗引为文学馆学士。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任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曾多次劝谏太子承乾,太子怒,派刺客二人潜往杀之,二人见他独寝苫块,竟不忍杀。后封燕国公,监修国史。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升尚书左仆射,参与编撰各种律令、礼典,并与李勣主持修订《本草》并图,共四十五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