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王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王庙 二王庙是秦蜀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李冰在任秦蜀郡守期间,修建了造福万代的都江堰,并总结出科学的治水经验,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此外,他还在成都市建了七座桥,修石犀溪;在崇庆县修建文井江;在广部开凿盐井;在乐山三江江流处治理河道;在宜宾治理水道;在什邡县疏通洛水河道并引水灌溉。其功绩和恩德深受历代尊崇。 二王庙位于四川灌县城郊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距成都59公里,原名“崇德祠”;因四川民众尊呼李冰为“川祖”,所以又名川祖庙。此庙创建于南北朝,原仅塑李冰石像一尊,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又增李二郎石像一尊。宋以后历朝敕封李冰父子为王,故将崇德祠改称二王庙。此庙几经兴废。明朝末年,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又相继修复。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者。 二王庙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占地约五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一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苑,东苑为园林区,西苑为殿宇区。庙宇依山取势,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各高数米,或坐或立。庙内石壁嵌李冰及其后历代治水经验格言碑文石刻:“深掏滩,低作堰”;“遇湾截角,延正抽心”等。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朱檐飞阁,气势巍峨。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民祀部 > 神廟 > 二王廟 二王廟 èrwángmiào 在四川灌縣城西都江堰東岸玉壘山麓。秦時李冰父子主修都江堰,功續卓著,宋以後歷封爲王,故稱。南齊建武五年(公元498年)改舊望帝祠爲崇德廟,祀李冰。宋代增祀李冰之子二郎,仍舊名。清代重修,始稱今名。廟依山建築,有大殿、後殿(即老王殿)。大殿西原有送生堂、聖母殿,北有老君殿,魁星閣等。廟存李冰、二郎塑像。另有明代鐵花瓶、鐵臘臺及《六字訣》、《治水三字經》等碑刻。參閲嘉慶《四川通志·祠廟·華陰縣》、又《成都縣》。 二王廟山門 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在都江堰市西门外的玉垒山麓。原为望帝祠,齐明帝时,益州刺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往郫县。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年),为纪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崇伟功德,将原望帝祠加以改建,改名为崇德庙。宋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因此又改称二王庙。前临岷江,后依翠岭,南望青城,西连岷山,风光十分绮丽,故有 “玉垒仙都” 的美誉。现存殿宇多为清末民初所建,山门 “二王庙” 3个金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庙门前壁上有清代末年绘制的 《都江堰灌溉区域图》。庙内观澜亭下,丹墙石壁上镌刻着两则治水《三字经》。一则是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 灌县知县胡圻依据历代都江堰治水经验编成的 《三字经》: “六字传,千秋鉴。挖河心,堆堤岸。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桩见。笼编密,石装健。砌角嘴,安羊圈。立湃阙,留漏罐。遵旧制,复古埝。” 另一则是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成都府知事文焕对原 《三字经》作修改,又重刻于二王庙石壁上的: “深掏滩,低作埝。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留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桩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毋擅变。” 后人总结的治水《八字经》“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被认为是饱含哲理的治水真谛。二王庙前、后殿分别塑李冰及其子二郎像。前殿李冰像身着袍服,正襟危坐,手拿着半裹的绢图,凝神沉思治水方案;后殿二郎像草履便服,手执铁锸,英姿勃勃,充满青春豪迈激情。庙内匾额、对联、诗文、石碑甚多,有清果亲王手书 “功垂不朽”、光绪帝书 “功昭蜀道” 以及 “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 等,都是对李冰父子治水功绩的赞颂。李冰殿后陈列的商代古木,明代铁花瓶、铁蜡台,以及近代画家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的绘画碑刻,都有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1982年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庙 283 二王庙纪念都江堰的创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堂。位于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东岸即岷江内江的东岸玉垒山上。原系纪念古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四年(497)益州刺史刘季连把望帝祠迁往郫县,把李冰塑像建在此处,改名崇德庙。宋代又大加整修,在前殿立李冰之子二郎的彩像。此后,历代均加以修缮。据传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二郎诞辰,届时川西各县人民纷纷前来焚香祭奠。1932年改称二王庙。二王庙建筑宏伟、金像生辉,庙外古木茂盛、风景优美。 ☚ 高昌古城 邺城遗址 ☛ 二王庙 二王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的组成部分。位于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北部都江堰景区,都江堰市灌口镇西门外玉垒山麓。纪念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前临岷江,后倚翠岭,南望青城,西连岷山,风光雄秀,古称“玉垒仙都”。此处原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元年(494),益州刺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至郫县,改祀李冰,更名为崇德庙。宋代整修时增塑二郎像。后李冰父子相继敕封为王,遂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修,殿宇依山取势,高低错落,飞阁朱檐,巍峨壮观。山门“二王庙”三个金色大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手笔。庙门前壁上有清末绘制的都江堰灌溉区域图,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庙内丹墙石壁嵌李冰及历代治水经验格言碑文石刻,如“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等,通称治水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大殿二王塑像,各高数米,颇为传神。后殿左侧有现代画家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等人绘制的天马、玉女、黄粱梦等。庙内匾额楹联甚多,有清光绪帝、果亲王及今人于右任、谢无量等书法家手迹,以光绪所题“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为最著。 ☚ 都江堰 伏龙观 ☛ 二王庙亦称“二郎庙”。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岷江东岸,背山面江,庙前即都江堰。传为纪念战国秦蜀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主持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有功而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