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六霍起义
立夏节起义的胜利,极大鼓舞了皖西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步伐。早在1927年8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即决定成立中共六安特别区委,负责恢复六安、霍山、霍邱、合肥等地因大革命失败遭破坏的革命组织。10月,省临委又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把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今改属湖北省)划为第一暴动区,并成立中共皖中特别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农民武装,发动起义。1928年1月,又成立中共六霍县委,具体领导六安、霍山、霍邱三县的起义组织工作。经一年多的艰苦工作,到1929年2月,三县都建立了中共县委,党员发展到454人,农民秘密武装小组也有相当发展,一批党员分别打入地方民团,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
几乎与立夏节起义同时,中共霍山县委委员刘淠西领导了诸佛庵民团起义,先后收缴了两支反动武装共40多人的枪械。5月17日,中共六安西北区委领导武陟山数千农民暴动,围攻5个地主圩子,缴枪20余支、土炮一门。5月19日,中共六安县委委员桂伯炎、袁继安领导南庄畈自卫团起义,组成六安六区游击队,次日配合商南红三十二师首次攻克金家寨。这三次斗争的胜利,标志着皖西革命开始进入武装斗争新阶段。为加强六霍起义的组织领导和周围地区的配合,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10月6日,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合肥六县党的代表会议在六安郝家集举行。会议分析了敌我形势,决定领导农民由群众示威转为地方暴动。会议选举舒传贤、余道江、吴保才、周狷之、桂伯炎、朱体仁、吴干才等为委员组成六安中心县委,舒传贤为书记。会后,中心县委成员分赴各地组织起义。
11月7日,六安三区农民协会秘书何寿全被捕,党组织和农协有遭破坏危险。中心县委当机立断立即举行武装起义。8日晨,独山周围15个乡的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土枪,把独山团团围住。守敌起初企图顽抗,后见群众越聚越多,愈战愈勇,感到困守无望,便放火焚烧民房,乘机逃出重围。起义群众于是占领独山镇。中心县委紧急通知各地乘独山起义胜利威势发动起义。独山附近的两河口、龙门冲、郝家集等地农民纷纷响应。16日,桂伯炎、袁继安等领导六安六区农民起义,取得胜利。19日,舒传贤和中共霍山县委书记喻石泉,领导霍山西镇起义成功,成立西镇革命委员会,下辖漫水河、燕子河两个区苏维埃政府,并建成西镇游击队。11月下旬起,又有六安徐集、江店、霍邱白塔畈、尧冲、乌龙庙等地农民或民团起义。到1930年4月,六霍三县相继爆发20多次起义,分别成立了游击队和赤卫队,三县红色区域基本连成一片。
独山起义胜利后,游击队和赤卫队曾集中2300多人进攻麻埠。因敌守备强固,久攻不下,自己还伤亡200多人,不得不撤出战斗。不久,蒋介石派独立一旅近千反动军队反扑,攻占独山,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多人。血的事实说明,只有群众性的武装,很难保卫和发展起义成果。1930年1月20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将各地起义中成立的游击队合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以徐百川为师长,张建民为政治部主任(后为姜镜堂)。全师200多人,长短枪145支。这是鄂豫皖边区创建的第三支红军。
红三十三师成立后,首战打下了有200敌军守卫的霍山县城。2月,又在红三十二师一部配合下,攻克了上次久围未下的麻埠。随后又攻独山、流波䃥取得胜利,收复了起义后重陷敌手的区域。到5月,皖西六安、霍山、霍邱、英山、潜山五县毗连地区,已形成东西宽100多里、南北长200余里,拥有4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