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杂诗(其四)》 - 晋·张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杂诗(其四)》 - 晋·张协
[晋]张协 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 张协,字景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大约生活在晋惠帝元康前后年间。张协少有俊才,驰誉一时,与其兄张载以及时人张华齐名,世人号称“三张”。张协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司马氏专权自立,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未曾几时,不成熟的政权又急剧衰落下来。一些有正义感和良心的知识份子痛心疾首,苦闷徬徨,甚至对人生也抱有消极、绝望的情绪。张协便是这样一种文人。《晋书·张载传》附载说:张协前后做了几任小官后,“在郡清简寡欲。于时天下已乱,所在寇盗,协遂弃绝人事,屏居草泽,守道不竞,以属咏自娱,……永嘉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疾不就,终于家。”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杂诗》共十首,基本上都是感物抒怀之作。这一首原列第四,抒写壮志未遂,晚年回首人生,慨叹时光易逝而不我待;苦岁月不多而心怀百忧;徬徨苦闷而遗世独处的复杂的心理世界。 起句写春日喷涌,极有气势。“丹气”即红气,红云,日光照射空中,染红云色,也即朝霞。“汤谷”,一作旸谷,传说中日出之所。太阳尚未出现,空中朝霞飞动,似在迎接太阳从汤谷出现。“迎、临”,拟人作恭敬的动作状,更显出太阳将出未出之堂皇、之庄严、之威势。次写夏雨浓密。“翳翳”,浓云郁结蔽日的样子;“森森”,雨丝长而浓密的样子;“雨足”即雨点,《杂诗》第十首有句“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这两句写了夏雨由繁云密集到雨点飘洒而下的全过程,给人以事物发展的流动感。再以秋风、凝霜写秋气萧杀。风虽轻,却能摧折劲草;霜已凝,而使高木惊惧耸立,可见风霜已成刀剑。写草写木是为了写风写霜,写风写霜又为了表现秋之冷酷,而角度、方法却有变化。然后写秋尽冬至。密稠的树叶日夜掉落稀少,只剩下密如捆缚的枝条在寒风中挺立。李周翰说:“木叶密则枝重,叶既疏落,条轻上指,森森然如束也。”(六臣注《文选》)诗人以八句诗分写春日、夏雨、秋气、冬云,四季景象描绘一遍,历历如在眼前。诗人写四季之景极有概括力,细节捕捉准确,刻画生动。不仅四季之景能构成一幅时光流动图,而分写之春日涌动、夏雨集散、风霜肃杀、秋去冬至都具有一种流动感。诗人意在通过四季的变迁悲惋时光易逝,而这流动的四季画面却能充分地给人以美感,这是一种略带感伤凄恻的美。 历历生动地描画了四季之景后,诗人以最后四句收束抒怀。经过咀嚼的人生方是真正的人生。转瞬而逝的四季、匆遽而去的时光给人的教训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一个曾白白度过青少年时光而将届迟暮之年的人。虽然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往昔年少时总嫌时光过得太慢,而如今到了晚年却悲叹岁月流逝得太快太仓促。诗人的感慨却是极为深刻的。这里有虚度年华的忏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有苦岁月不多的悲哀。这种由四季的快速变迁所激发出的复杂情绪和感慨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生的省察和觉悟,是一种对具体现实人生的哲理把握。 “季主”即司马季主,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卜筮者。宋忠和贾谊曾拜谒他于卜肆之中,问他:“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他回答说:“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史记·日者列传》)诗人嗟老忧时,咀嚼人生,情绪低落,谓自己将怀道自匿,追随司马季主,隐于卜筮之中。这是因为诗人“岁暮怀百忧”。“岁暮”指四季已过,年岁将末;又比喻年华永逝,人至暮年。世道纷乱,社会黑暗,现实残酷,诗人华年虚度,而今垂垂老矣,壮志难酬,无力回天。心怀百忧当指此。而怀道自匿、隐遁避世则不尽是消极的,而是别有怀抱,别有愤慨,别有抗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这首诗构思巧妙,“词彩葱蒨,音韵铿锵,”(锺嵘《诗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言理虽无惊人之语,惟其平和委婉,给人教训良多,且感人至深。 《杂诗(其四)》 - 晋·张协
[晋]张协 早霞迎白日,丹气临旸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 张协,字景阳,西晋太康年间人。他的《杂诗》共十首,这里选的是第四首。这首诗共十二句,前八句全是写景,后四句是抒情。“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张协曾做过几任官,后见天下纷乱,晚年隐居不仕,故在诗中,一方面悲叹壮志未酬,老年无成,另一方面又感叹无可适从,无所事事,因此希望有识之士(即诗中的汉初卜者司马季主)给他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这当然是时代使之然,因此丝毫不会影响“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给我们的认识价值。畴昔,就是从前,同下句“晚节”对照起来,可理解为少年。晚节,就是晚年。“迟”是缓慢,跟“促”相对。这两句诗可理解为:年轻时感叹时光过得太慢,年纪大了却又悲叹年月过得太快。诗歌使用对比的手法,对偶的形式,精警的语言,向我们道出了一个素朴的真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首先是基于对时间的深刻认识。李白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运用现代技术可以让白发变青丝,流水复奔回的话,那么,时间这个东西,任你使用什么现代化手段,既不能阻止它的前进,更不能把它拉转回来。张协在《杂诗》之二中说,“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川上之叹逝,前修以自勗”。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惜时如金,及时努力。诗中所谓“前修”,就是指孔子,“川上之叹逝”,就是《论语》中记载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以好学自称,据《史记》记载,读《易》读得“韦编三绝”,还感叹说“假我数年,我于《易》则彬彬矣。”人越到晚年,越感到时间太少,越感到要做的事太多,于是,不免发出“年促”之叹。但由于阅历浅的关系,年轻时往往不知时间之可贵。张协所谓“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这种经验谈足可激励后人趁年少之时,及时努力,以免老来无成,空自悲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