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
六盘水市建市以来,大工业的兴起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总起来看,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脆弱,技术条件和现代化装备还很差。广大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科技落后,农业商品率低,资金短缺,扩大再生产能力弱,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广种薄收,耕作粗放,管理不善,农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1990年,全市社会总产值31.28亿元,人均1274.04元。其中,工业产值15.69亿元,农业产值7.84亿元。国民收入总额13.3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544.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1元(以上均为当年价)。
1990年,粮食作物总产量417 346吨,农业劳动力人均产粮432. 64公斤,农业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200.47公斤。
1990年,全市有乡镇企业30 187个,从业人数97 075人。其中,乡镇办企业527个,从业人数22 661人;村以下办企业29 660个,从业人数74 414人。乡镇企业总收入3. 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88. 52元。
全市有3个贫困县,219个贫困乡,占总乡数的85.88%。农业人均收入200元以下、口粮200公斤以下的特别困难户18.47万户,人口88. 9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3.62%。其中,极贫户人口占农业人口的28.44%。每年国家从省内外调入2亿多公斤粮食解决全市口粮问题。
教育和科技相当落后,1990年,在校高中生10 961人,初中生72 063人,小学生328 67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0.45%、2.94%、13.39%。每1万人口中有教师71人,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有农业技术人员4人。
六盘水市交通尚属方便,贵昆铁路横贯本市,并已实现电气化运行,加上盘西线,铁路通车248公里。公路通车2 459.8公里,其中,6条干线725.8公里,县级公路771公里,乡村公路911公里,工矿区公路52公里。已通车的乡占总数的96.08%。但边远贫困地区乡村通公路的甚少,部分断头公路尚待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