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匡 九合一匡合: 会合。匡: 纠正。为“九合”、“一匡”的简称。原指春秋时蔡桓公多次会合诸侯,最后平定天下。后多指卓越的治国才能。语本《论语·宪问》。
(文) ☚ 和为贵 大人虎变 ☛ 九合一匡泛指治国方面的卓绝功勋。汉崔寔《答讥》 “及其规合策从,勋绩克章,拨乱夷险,九合一匡,圣人大宝,唯斯为光。” ○ 微管 统一全国 统一全国一齐天下 一统天下 一统江河 一统江山 安邦定国,一统天下:九合一匡 统一天下:包举宇内 包举四海 统一天下,掌握大权:揽辔中原 统一全国,拥有天下:囊括四海 括囊四海 用武力统一天下:力征经营 平定,统一:平一 (使部分联成整体:统一)
另见:武力 平定 联合 分裂 状态 ☚ 统一1 思想工作 ☛ 九合一匡jiǔ hé yī kuāng“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省。 ❶ 原指春秋时管仲辅佐齐桓公多次聚合诸侯,称霸天下,以安定混乱的局面。 ❷ 后泛指杰出的治国才能。也作“一匡九合”。 九合一匡jiǔhé-yīkuāng〔连动〕 联合各处诸侯,使天下政局得以统一安定。比喻具有卓越的治国才能。《史记·主父偃列传》:“昔者管仲相齐桓,霸诸侯,有~之功。” △ 一般用作表示人处事能力出众,有安定国家的才能。 【近义】一匡天下 〖反义〗四分五裂 九合一匡jiǔ hé yī kuāng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简称。《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又“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原指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称霸主,使混乱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指卓越的治国安民的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