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乌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乌桕wūjiù

落叶乔木,叶子互生,菱状卵形,开黄色小花,果实球形。种子可以榨油,叶子可以做黑色染料,树皮和叶子可以做药材。

乌桕wūjiù

〈名〉落叶乔木,种子可以用来制造蜡烛,叶子可以做染料,树皮、树叶均可入药。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喬木 > 烏臼 > 烏桕
烏桕  wūjiù

同“烏臼”。

乌桕Chinese tallowtree

中国南方夏季主要蜜源植物。学名Sapium sebiferum(L.) Roxb.。别名卷子、木蜡树、木梓。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高达20米。有乳液。叶互生,菱形或近心脏形或卵形,叶柄顶端有两个腺体。花序顶生。雄花10~18朵,聚生于苞片内而成小聚伞花序,再集生为穗状式复花序,每个小聚伞花序外侧各有一枚绿色肾形蜜腺;雌雄同序,稀异序;雄花绿黄色,排列在花序上部;4~6朵雌花着生于花序基部,着生处的两侧各具一个腺体。蒴果近球形,有三棱,褐色;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分布地理位置约为北纬18°~34°、东经98°~121°之间。中国主要栽培区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福建、江西、湖北、安徽、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一般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6~19℃,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地区的山坡稀林、村寨周围。喜湿润、肥沃、深厚的土壤。印度、越南、日本等国也有栽培。
乌桕5~7龄开花,以10~30龄的壮树泌蜜最多。6月上旬至7月中旬开花泌蜜,长达40余天,雄花比雌花先开一两天,如第一次开花全为雄花,花谢前,又在花序下面伸出2~4个新的花序,再开第二次花。雌花泌蜜比雄花丰富,所以第2次开花比第一次泌蜜多。气温在25℃左右开始泌蜜,30℃以上泌蜜最多,常年每群西方蜜蜂可取蜜20~30千克,丰年可达50千克以上。蜜呈浅琥珀色,结晶后呈暗乳白色,晶粒较粗。花粉极为丰富,可大量生产蜂王浆。利用蜜蜂为乌桕授粉,种子产量可增加两三倍。乌桕蜜成分如下:水分27.27%,果糖35.07%,葡萄糖33.56%,蔗糖0.8%,麦芽糖0.79%,蛋白质0.30%;淀粉酶值10.9,总酸度2.77,pH3.5;羟甲基糠醛0.2毫克/100克;维生素(毫克/100克):维生素B1 0.050,维生素B20.005,维生素C微量。

(a)

(b)

乌桕花粉粒
(a)赤道面观(×1800); (b)极面观(×2200)


乌桕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3裂圆形。花粉大小35.3(31.5~39.7)×25(22.1~28.8)微米。具3孔沟,沟两端尖,中部较狭;内孔圆形或椭圆形,轮廓不明显。外壁两层较厚,表面具清楚的网状雕纹,网孔圆形,大小较均匀,孔大约1.1微米。(见图)
乌桕花粉中测定的17种氨基酸, 总含量约占16.272%。花粉含有6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6含量较高,为71.6毫克/100克。花粉中含有26.73%还原糖,10.88%果糖,11.11%葡萄糖。微量元素以锰、铬、钴含量较高。
乌桕花粉氨基酸含量(克/100克): 天冬氨酸1.988,苏氨酸0.694,丝氨酸0.776,谷氨酸1.887,脯氨酸1.721,甘氨酸0.816,丙氨酸0.988,半胱氨酸存在,缬氨酸0.998, 甲硫氨酸0.308, 异亮氨酸0.902,亮氨酸1.396,酪氨酸0.585,苯丙氨酸0.857,组氨酸0.550, 赖氨酸0.962, 精氨酸0.844,总计16.272;必需氨基酸6.117。
乌桕花粉维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尼克酸8.4,维生素A原4. 1,尼克酰胺22.6,维生素B6 71. 6,维生素B1 6.1,维生素B2 2.7。
乌桕花粉微量元素含量:铁30,铝9,钙≥300,镁> 300,钡0. 6,铍<0.003,锰10,锆<0. 3,钛0.3,铅0. 09, 锡<0. 03, 镓<0. 03,铬0. 1,镍0. 09,钼≤0.03,钒0.09,铜0.9,鐿<0. 03,钇-,锌2,钴0.1,锶0.3,铋-,银<0.03,硼0.1,钠30,钾>300,磷300,硅300、硒0.002。
乌桕属约有120种,中国约有10种,其中山乌桕也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乌桕Chinese tallow tree

Sapium sebife-rum,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染色体数2n=88,36,80。高达15m,树冠圆球形或卵圆形。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叶互生,菱状阔卵形至心状阔卵形,先端渐尖至尾尖,全缘;穗状花序顶生,长6~12cm,花单性同株,黄绿色,无花瓣,雌花着生于花序基部,花期5~7月;蒴果球形,种子被白色蜡层,10~11月果熟。产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黄河流域以南皆有栽培;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土壤,在含盐量0.3%的盐碱土上也能生长良好,较抗旱,耐水湿。生长速度中等,寿命可达80年以上。深根性,抗风力强,不易着火;对二氧化硫及氯化氢等抗性较强。在黄河流域及高海拔地区,秋梢易受冻。主要以种子繁殖,优良品种用嫁接繁殖。病虫害主要有刺蛾、大蓑蛾及樗蚕等。
乌桕叶形秀丽,入秋经霜变红,尤若丹枫,红艳可爱;蒴果开裂后,种子外裹白蜡,经久不落,缀于枝头,犹似白花。可作行道树、孤立树,也可群植或成片种植。倘与松、柏、杉等配植一处,秋赏红叶,冬观裂果,更显美观。若植于水边、池畔,静水时与倒影映衬更加秀丽。
同属植物园林中栽培观赏的还有白乳木(S.japonicum),树皮不开裂,小枝及叶含白色乳汁,叶卵形至椭圆状倒卵形,种子无蜡质层,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及珠江流域地区;圆叶乌桕(S. rotundifolium),叶近圆形,先端圆而有一小凸尖,产中国华南、贵州及云南。

乌桕Chinese sapium

Sapium sebiferum (L.)Roxb.,又称木蜡树。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高达20 m。叶菱形或菱状卵形,长5~9 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秋季叶常变红色。花单性,雌雄花生于同一花序;雄花常3朵,成小聚伞花序,总状排列于花序上部,雌花1~4朵生于花序下部;无花瓣。蒴果扁球形。种子近球形,外被白蜡。分布于中国秦岭、淮河流域以南至华南及西南,浙江为重点产区;日本、印度、美国有引种栽培。喜光。宜深厚肥沃土壤。种子外面的桕蜡供制蜡纸、蜡烛;种仁榨取桕油,供制油漆、油墨、润滑油用。木材致密,供雕刻、家具等用材。花期长,为蜜源植物。

乌桕

乌桕

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又称棬子树、木子树。以生产桕脂(皮油) 和桕油 (青油) 为主要栽培目的。品种有葡萄桕、鸡瓜桕。果实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成熟、采收,每100千克种子可榨取桕脂24千克~26千克,桕油16千克~17千克。桕脂是制造肥皂、蜡纸、护肤脂、金属涂擦剂、电影胶片、炮弹、飞机用玻璃钢和食用可可脂的原料,桕油是制造油漆、蜡纸、化妆品、机械润滑油的原料。四川乌桕栽培历史悠久,全省约72个县 (市) 有分布,主产于涪陵、乐山、宜宾等市、地。1994年全省栽种面积约2.97万公顷,产量约5634吨。

乌桕

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又称蜡子树。具乳汁,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长3~8cm,宽3~6cm,先端突尖,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长6~14cm,雄花3(2~10)朵组成小聚伞花序,再集生成为长穗状复花序。雌花常1至数朵生于花序下部,子房2~3室,花柱3。蒴果熟时黑色,径1~1.5cm。种子3粒,黑色,径6~7mm,外被白色蜡质层。花期4~7月,果期10~11月,产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区。速生,10年生树高7~8m,胸径18.4cm。3~8年开始结果。树高可达15 m,胸径达60 cm。小叶细,叶菱形或菱状卵形,叶柄顶端具2腺体。蒴果扁球形。适宜生长于年平均气温16~19℃,年降水量1000~1500 mm的地区,可生长的土壤pH5.5~8,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仍能正常生长。乌桕种子每100 kg可榨桕脂(皮油)24~26 kg,桕油16~17 kg。桕脂中约含14%的甘油。果实是重要工业油料,从油脂中还能提取出白色巧克力食品。优良品种有浙江大颗桕、葡萄桕、湖北五爪龙、贵州大鸡、凤尾桕等。秋叶鲜红,桔黄,作庭园树、行道树和滨海防护林。蜜源植物。乌桕属120种,分布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产10种,主产东南、西南各省区。常见种类:桂林乌桕产西南石灰岩山区;圆叶乌桕,产西南、中南各省区;山乌桕,产广东、海南、云南;白木乌桕,产长江以南广大省区。

乌桕

乌桕

木本油料树种。湖南乌桕栽培历史甚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乌桕造林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迅速提高。到1962年,全省面积发展到77901亩,共300万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引进铜锤桕、葡萄桕、鸡爪桕等优良品种进行嫁接繁殖,到1976年,全省桕林发展到10.0246万亩。1978年,全省建立26个乌桕生产基地县,1979年,全省造桕林29.14万亩。由于有些地方未做到适地适树,在紫色页岩地大量营乌桕林,大都失败。到1985年全省桕林面积尚存20万亩,产籽403万公斤。到目前为止,其造林面积有所增长。

☚ 毛竹   化香树 ☛
000095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