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临湘县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同治)临湘县志湖南地方志。清恩荣修,朱俊彦等纂,王柏心校订。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恩荣,吉林长白人。满族,曾任临湘县令。俊彦,湖南湘潭人。曾任临湘教谕。柏心字子寿,湖北监利人。道光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有《导江三议》等。本志继康熙志而作,同治十一年(1872)成书,约二十五万字。卷首有县境总图、山水分图、县城图等八幅。正文分方舆、建置、食货、学校、典礼、秩祀、职官、选举、人物、烈女、艺文等十二志。含沿革、市镇、堤堰、山、水、祥异、古迹、兵事、进士等八十余目,卷末为拾遗。山、水二目记一百五十余处山、岭、矶、洞;七十余河、湖、潭、洲。祥异目记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至清同治十一年间的四十余次水灾,三十余次旱灾,八次地震。每志缀以小序,每册分列目次,便于检索。但以分野、沿革、风俗、祥异、古迹入方舆志,户口、田赋、物产入食货志,与古代志体乖违。有同治十一年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光绪十八年刻本。 《湖南方志论》 (1986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铅印本)可供参考。 临湘县志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恩荣等修,朱俊彦等纂。恩荣,长白人,曾任临湘县知县。朱俊彦,湘潭人,教谕。临湘,后唐始设县,邑志则创修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县志。此志则续康熙志,为第三次纂修。《临湘县志》 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十四门。依次为舆图、方舆、建置、食货、学校、典礼、秩祀、兵防、秩官、选举、人物、列女、艺文、拾遗。下分子目九十三。此志卷首县境及山水各图,精审可观。其各门之小序,词旨亦颇雅洁。然其条目较乱。如将分野、沿革、风俗、祥异、古迹归于方舆,户口、田赋、物产归于食货,丘墓列入秩祀,流寓、方外附诸人物,皆有乖体例,可谓芜杂不伦。其文庙之祀典礼仪,同见于学校、秩祀两门。拾遗中所录,尽为奇异之事,应列入祥异者居多。该志尚有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民国十八年(1929) 孙亚震刻本和1963年临湘县档案馆石印本刊行于世。 临湘县志 (康熙) 临湘县志临湘二修县志。8卷,清杨敬儒修,杨柱朝纂。杨敬儒字恒山,山西忻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 进士,康熙二十四年 (1685) 临湘知县,累升监察御史。杨柱朝字石林,号娲宫,别号洞庭渔隐,巴陵人,顺治十六年 (1659) 进士,官平武知县,撰有 《笔秋堂集》、《印庄娲宫诗话》、《(康熙)岳州府志》、《(乾隆) 岳州府志》等。是志上承明万历九年 (1581) 旧志,增万历、天启、崇祯及清顺治、康熙五朝史事,纪事止于康熙二十四年。分8门49目,附9目,起自沿革,终于补遗,约10万字。修纂于康熙二十四年,集全邑师儒乡贤、名人绅士之力,广征博采,校正定稿,当年成书付梓。体例完善,条分缕析,繁简得法,为方志善本。有原刻本传世。 ☚ 华容县志 临湘县志 ☛ 临湘县志 (同治) 临湘县志13卷,末1卷。清盛一朝等修,熊兴杰等编纂。盛一朝,江西永新人,同治元年 (1862) 进士,历任芷江知县、临湘知县,主修有 《芷江县志》。熊兴杰,凤凰人,举人,同治十年 (1871) 官临湘教谕。是志上承康熙间旧志,增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六朝近二百年史事,纪事止于同治十一年 (1872)。分方舆、建置、食货、学校、典礼、祭祀、兵防、秩官、选举、人物、列女、艺文、拾遗等14门93目,约18万字。山水诸图,精审可观; 所立纲目条理井然; 分门缀以小序,词旨亦颇雅洁。同治八年始修,十年脱稿成书,次年刻印。现有同治十一年原刻本、光绪十八年 (1892) 岳州府四县志本、民国十八年孙业震重刻本及1962年临湘档案馆石印本。 ☚ 临湘县志 平江县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