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
位于北京市清华大学东南角的一座智能化、生态环保型和能源高效率的新型办公楼。被视为中国下一代节能建筑的典范。该建筑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利奥·古奇内拉设计,高40米,主体呈C字形,总建筑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其中地上10层,地下2层。本项目的执行机构为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MCA建筑事务所、意大利FAVE-RO & MILAN建筑咨询事务所、英波基洛 (IM-PREGILO)。项目建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1月19日至2004年11月30日,为工程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为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遵循绿色建筑理念,采用意大利先进技术,使大楼拥有独特的建筑外形设。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项目为国家科技部和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的合作项目。
2002年4月,清华大学和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就双方在环境能源领域的合作达成协议,决定由意大利出资、清华大学提供配套资金,在清华大学建设总面积两万平方米的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该楼的设计费为48万欧元,工程建设费为2620万欧元。从建筑理念以及从艺术风格,抑或是建筑材料及节能意识上讲,这个建筑融合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系统和建筑理念,通过建筑技术集成化设计和结构设计,优化建材选择,控制施工、运行、监测和管理各个环节,是一座智能化的绿色、生态、环保、节能新型办公示范性建筑,为中国环境与能源领域的长期协调发展提供一个研究平台,也为建设中国下一代节能建筑提供技术示范平台。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是一座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建筑。该楼采用钢结构和高性能玻璃幕墙,形成了一种暖瓶效应,使得房间冬暖夏凉。地面以上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非常高。据初步计算,该楼的能源消耗与同等规模的建筑相比,可节约70%左右的能源。整座楼以天然气来发电,燃气机组产生的废热在冬季供热,在夏季为制冷用的冷水管道提供能源,在没有中央空调的情况下夏季室温控制在18度左右。与同等规模的使用燃煤锅炉供热和火电的建筑相比,该楼每年将减排二氧化碳1200吨,二氧化硫5吨。此外,这座C型建筑环的中央空地种植着很多高大树木及其他植物,形成了整个建筑的 “气候缓冲区”,不仅给朝南的房间遮阳,同时还可过滤尘埃,净化空气。楼内实现分质供水 (分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可回用。示范楼的南外墙装上了30平方米的单晶硅光电玻璃,他能把太阳光转化为可被人们利用的电能,是一种能发电的玻璃。光电玻璃位于结构夹层外侧,不影响采光,同时与双层皮幕墙组成光电幕墙。光电幕墙的电能是一种净能源,发电过程无废气、无噪音、也不会污染环境,是一种 “绿色幕墙”。而示范楼的大部分能源来自燃气内燃机,他燃烧天然气发电,再由发电后的烟气余热产生热水供热或作为空调吸收式制冷机的动力。建成后的环境节能楼可实现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能源利用率达80%以上; 减排二氧化碳1200吨/年,减排二氧化硫5吨/年。环境节能楼的建成,也为中意两国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长期发展合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