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漢族祝壽的禮物。即摹寫古今各體壽字,以爲祝壽之用。其形式爲:在一大“壽”字筆畫中,布滿一百個各不相同的壽字;或用各種不同的字體,寫一百個壽字。宋代以來,即有此俗。清·錢曾《讀書敏求記·字學·百壽字圖》記南宋紹定(公元1228——1233年)時静江令史渭於夫子巖刻百壽字;明正德丁卯[1507]崑明趙璧編百壽字書,分二十四體。《通俗編·祝誦·百壽圖》引明·朱國楨《涌幢小品》:“御史張斆之,家藏大壽字一幅,自其始祖所遺。字崇四尺有七寸,楷體黑文,其點畫中皆小壽字,白文,一一作别法,滿百無一同者。”《紅樓夢》第七十一回:“賈母問道:‘前兒這些人家送禮來的,共有幾家有圍屏?’鳳姐兒道:‘共有十六家,有十二架大的……一面泥金百壽圖的是頭等。”亦指壽器的一種油畫圖案,每一面畫五十個篆體古壽字,兩面共一百個,用以向壽介期頤、年高德劭的人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