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山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山狼

中山狼

杂剧剧本。明康海作。取材于明马中锡小说《中山狼传》。写东郭先生途经中山,适遇一狼负伤,向他求救,乃藏狼于书囊中,使之躲过追捕。事后,狼忘恩负义,反要吃掉东郭先生以充饥肠。幸一杖藜老人赶来,将狼赚人书囊杀死。作品谴责中山狼本性难移,对东郭先生滥施仁慈亦有所批判。另外,明王九思、汪廷讷、陈与郊都有同名作品,题材、主旨均同。汪、陈所作已佚。王作仅一折。原题《中山狼院本》。

☚ 临川梦   四声猿 ☛
中山狼

中山狼

❶全名《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康海作。有《盛明杂剧》本、《酹江集》本、《世界文库》本。写中山狼被赵简子追猎,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将狼藏于布囊之中。赵简子走后,狼忘恩负义,竟欲吞吃东郭。经东郭苦苦哀求,始同意将此事由东郭询之三老再作决定。老槐、老牛都力主东郭该被吞吃,惟最终遇见之杖藜老人,将狼骗进布囊杀死。此剧据马中锡《中山狼传》改编。康海《对山集》中读《中山狼传》诗有“平生爱物未筹量,那记当年救此狼”句,马中锡之小说和康海之杂剧当是影射现实,有感而发。历来多有人认为康海此剧为讥刺李梦阳而作,李梦阳因上疏奏诛刘瑾而被下狱,康海向刘瑾求情,救梦阳出狱。及瑾败,康因此而遭废黜,梦阳却不能为康讼冤,康乃作此剧以刺梦阳忘恩负义。然考察康、李交游,康家居后与李仍有往来,两人在诗文中都流露出与对方友情深厚,康似无作此剧讥刺梦阳之可能。康海此剧乃针对正德年间之政局而言,所揭露的是封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并非发泄个人之恩怨。以中山狼的故事为题材之戏曲作品,还有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陈与郊的《中山狼》、汪廷讷的《中山救狼》(佚),其中以康海之作为最佳。
❷陈与郊作。《远山堂剧品》、《曲录》俱著录此剧简名。《曲录》题清林於阁主人作。《剧品》谓此剧南北曲五折,“借中山狼唾骂世人,说得透快。当为醒世一编,勿复作词曲观也”。陈与郊赋闲家居时,其子因贩盐伤人被问大辟,陈托其门生救援而勿能得。此剧当是陈泄愤之作。

☚ 王兰卿   洞天玄记 ☛
中山狼

中山狼zhōnɡshānlánɡ

━━━ 明马中锡著《中山狼传》记赵简子在中山打猎,狼中箭逃命,东郭先生救之。既而狼反欲食东郭先生。后以喻背信弃义之人。《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切齿人   东窗妇 ☛

中山狼

比喻忘恩负义之人。《红楼梦》第五回: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骇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里之外,不辨人马。” 中山: 战国时诸侯国之一。虞人: 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狩猎的官吏。肃慎: 古国名。逋(bu): 逃跑。赵简子: 即赵鞅。晋国大夫。相传春秋时晋国赵简子有次在中山打猎,一只狼中箭逃命,得到东郭先生的保护,而危险过后,狼反而想吃掉东郭先生。

中山狼

明代马中锡写的寓言故事《中山狼传》 中的角色。故事说战国时赵简子猎于中山,一狼中箭逃命,被追甚急,适遇东郭先生乞援得救。危机过后狼反要吃掉东郭先生。后以“中山狼”喻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人。《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中山狼zhōng shān láng

古代寓言,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中箭而逃,赵在后追捕。东郭先生从那儿走过,狼向他求救。东郭先生动了怜悯之心,把狼藏在书囊中,骗过了赵简子,狼得救了。狼活命后却要吃救命恩人东郭先生。见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一说宋·谢良著)。后用“中山狼”比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红楼梦》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也省作“中山”。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不思报再造之洪恩,转欲肆中山之反噬。”

中山狼zhōngshānláng

明马中锡著寓言《中山狼传》载:战国时赵简子在中山打猎,有一只狼中箭逃命,途中遇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把狼藏进书囊之中,骗过了赵简子,狼于是得救;可是狼活命后却要吃救命恩人东郭先生。后因用以比喻恩将仇报的没有良心的人。高阳《草莽英雄》:“有些人知道,张经能膺此重任,赵文华在其中多少有促成之功。但就职未几,还没有什么作为,自然也就谈不到忘义或者报恩,赵文华怎能骂他是~?”|陈建功《飘逝的花头巾》:“不知这是谁设计的恶作剧,而又偏偏让她赶上了。不管从那竹篓里摸出的字条上写的是‘~’还是‘武大郎’,被罚的人都要向大家宣布这是自己‘未来的爱人’。”

中山狼zhōng shān láng

名词。古代寓言中指中山狼被东郭先生救助后,反而要吃掉救命恩人,后来比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用于贬义。
【例】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在文化革命开始后渐露峥嵘的江青,是一个十足的迫害狂。(《法律与生活》1986年第10期13页)

中山狼zhōng shān láng

古代寓言(见宋朝谢良《中山狼传》),东郭先生曾在中山国(今河北定县一带)救了一只中箭并被追捕的狼,可是狼脱险后反而要吃掉他。后来用中山狼比喻恩将仇报的人。这里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子系~,得志便猖狂。(五·108) ~,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五·117)

品行不好的人

品行不好的人

品行不正的人:
品行不端的人:任人 佞人 邪辟 邪僻下三烂
小人,佞人:惟尘
忘恩负义的人:白眼狼 黑头虫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中山狼
不孝的子女:逆种
重利轻义的人:市道小人
作风势利的人:势利眼
凭财产地位分别待人的人:势利小人
道德衰败的人:衰德
道德败坏、行为卑鄙的人:牛马襟裾 马牛襟裾 衣冠禽兽 衣冠狗彘 沐猴冠冕 禽兽衣冠
外表像人、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衣冠土枭
集体中的堕落或变节分子:败类 忌族 人渣
军中败类:军贼
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国贼
大贼,国贼:鼎贼
暗中干坏事的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衣冠败类
渺小、丑恶之徒:小丑
愚顽恶劣的人:顽劣
顽劣的小子:顽竖
骄纵顽劣的人:骄顽
品行恶劣的人:稗子 混帐行子
粗俗鄙陋的人:草野的人
表面装正派实际卑鄙的人:伪善者

另见:品质 品行 坏人 恶人 邪恶 做坏事

☚ 品行不好的人   品质不好的人 ☛

中山狼

全名《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戏曲。明康海(1475—1540)撰。一卷。海字德涵,号对山,别号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今属兴平)人。弘治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因事削职后,放浪自恣。诗文成就甚高, 为明前七子之一。著有《沜东乐府》、《对山集》等。是剧取材马中锡《中山狼传》。约八千字。四折。情节与原传基本相同。世传康氏以此剧讥李梦阳,初康海与宦官刘瑾同乡,瑾欲杀李梦阳,梦阳求救于康海,海即设计救之。后刘瑾败,海坐刘党免官,而李梦阳不为康海讼冤。故或谓此剧刺梦阳忘恩负义。是剧情颇具浪漫色彩。剧中狼、老杏、老牛俱开口说话,在古戏中为其独创。对“墨者以兼爱为本”学说予以批判与嘲讽。《盛明杂剧》本较通行。此外有《世界文库》、《古本戏曲丛刊》诸本。

中山狼

071 中山狼

明杂剧。康海撰。取材于明马中锡的小说《中山狼传》。写东郭先生骗过赵简子,误救中山狼。危险过后,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以喻恶人不可救。当时人多认为讽刺李梦阳负恩。因李梦阳受刘谨迫害入狱,康海曾为之求情得脱;及康海因谨败削职,李却不肯援救。此事真伪难定。康友王九恩亦有《中山狼》院本,仅一折,未完稿。

☚ 伍伦全备记   宝剑记 ☛
中山狼

中山狼zhongshanlang

寓言杂剧剧本。4折。明康海撰。最早见刊《盛明杂剧》本。正德初年(1506),宦官刘瑾专权,慕康海才名,希望招致门下,康海未就。后李梦阳因代人起草弹劾刘瑾奏章而被刘逮捕,问成死罪,经康海说情才获释。正德五年(1510),刘瑾势败,康海受累,被削职为民,李梦阳被朝廷启用,却没有替康海申辩。康海归乡后,放浪自恣,专注于词曲,传说以“忘恩兽”为题材的《中山狼》即是康海有感于世态炎凉而作。剧本现存《盛明杂剧》本,孟称舜《酹江集》本。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收录此剧。全剧共四折,第一、二折交代了中山狼被赵简子等人追杀,逃窜无路,遇见墨家信徒东郭先生,并被藏进书囊里。赵简子赶来查问,东郭先生巧言遮掩,终于保住了这个恶狼。第三折写狼从书囊出来,非但不谢救命之恩,反想把东郭先生吃掉的危情。第四折写东郭先生在绝望中遇到杖藜老人,终于化险为夷。最后,在东郭先生仍不肯杀中山狼时,杖藜老人严肃地批评了他的“愚”,并正面点出“世上负恩的不个个是这中山狼么”这一主题思想。

☚ 历代诗人咏咸阳   中共渭北工委与渭北游击总队 ☛

中山狼zhong shan lang

the Zhongshan wolf in the fable—one who repays good with evil

中山狼

person who repays good with evil

中山狼

Zhongshan wolf in the fable—person who returns good with evil;perfidious person
子系~,得志便猖狂。Perfidious person that he is,he became all the more ferocious when in power.

2SG【中山狼】zhōng shān láng

原是一个寓言故事。说中山地方的一只狼在猎人追捕时被一个读书人救了。猎人离开,狼就要吃这个读书人。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中山狼zhōngshānláng

〔偏正〕 比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语本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载: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狼中箭逃命,东郭先生救它,而狼得救后反要吃东郭先生。《红楼梦》5回:“子系~,得志便猖狂。”
△ 贬义。多用于描写忘恩负义的恶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