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波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波兰Poland

国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波业兰。在今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其名意为平原。公元9世纪开始形成一些小邦。10世纪中叶建立波兰公国。1025年成为统一的波兰王国。12~13世纪王国分裂, 至14世纪复归统一。1569年同立陶宛王国联合,称波兰共和国,成为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广阔王国。17世纪因战争频仍而渐衰。18世纪末因遭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三次瓜分而灭亡。1918年恢复独立。1944年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首都华沙。

波兰bō lán

欧洲东北部的一个国家。[英] Poland。1855年6月《遐迩贯珍》第六号:“明嘉靖年间,波兰博士歌白尼肇著天象真论,泰西诸士无不宗之。”

波兰

欧洲中北部国家。全称波兰共和国。1944年7月22日成立波兰人民共和国。1989年12月29日改称现国名。国土面积312683km2,人口为3866.9万人(1998年底)。首都华沙。1949年10月7日与中国建交。75%的国土海拔在200m以下,地面平均海拔仅173m,低于欧洲平均高度。境内最高点为塔特拉山的雷瑟峰,海拔2499m。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长1068km,奥得河境内长741km。北部平原上分布着面积1hm2以上的天然湖9000多个。海岸线长582km。全境属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1~-5℃,7月17~19℃。年平均气温6~9℃。年平均降水量从中部往南由450mm递增到1500mm。经济在世界处于中等发展水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5511兹罗提(波货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6)约合6900美元。1999年3月汇率:1美元=4兹罗提。1997年工业销售总产值为3499.25亿兹罗提。工业部门从业人数为345.57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36.2%。1997年农业用地为1845.7万hm2,其中耕地为1405.9万hm2,人均占地面积由1950年的0.8hm2下降到1997年的0.5hm2。1997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8.1%,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25%。1997年农业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为513.04亿兹罗提。1997年有铁路23328km,其中电气化铁路11626km。客运量为258.06亿人·km,货运量686.51亿t·km。公路总长24.2万km,客运量331.28亿人·km。货运量为636.88亿t·km。内河航运线总长3812km,内河货运量9.30亿t·km,客运量0.3亿人·km。共有海运货船162艘,总吨位339.4万t。货运量1813.81亿t·km,客运量1.43亿人·km,海运商港有5个,货物吞吐量为5098.5万t。波兰有飞机32架,同32个国家的49个城市有定期航班。国际航线总长9.2万km。客运量49.30亿人·km,货运量11600万t·km。石油及其产品输送管道总长度为2278km,输送量为3598.2万t。1997/1998学年有小学19299所,学生489.64万人,教师32.26万人;普通中学1847所,学生75.77万人,教师3.92万人;职业和中专学校7489所,学生155.99万人,教师8.99万人;高等院校(包括军校)213所,学生109.18万人,教师7.33万人。1997年在波外国留学生5443人。2003年12月人口3819万。国庆日5月3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149.22亿兹罗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336兹罗提。通货膨胀率0.8%。失业率20%。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7%。

波兰

波兰Bolan

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西与德国、东与俄罗斯及立陶宛接壤。波兰地理位置重要,自古至今一直是欧洲政治、经济、交通和军事的战略要地。面积31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24公里。人口3 820万,98%为波兰人,此外还有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立陶宛人和德意志人。国语为波兰语,居民多信天主教。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有高度不大的山地和高原。西南为苏台德山、东南为喀尔巴阡山地北坡。4/5的地区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气候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大部分地区一月平均气温为-1—5℃,七月为17—19℃,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主要河流有维斯瓦河、奥得河,两河支流较多,并有运河相连。矿物资源以煤为主,硬煤储量居世界第七位,主要分布在以卡托维兹为中心的上西里西亚和下西里西亚的瓦夫布日赫以及卢布林省。硫磺储量居世界前列,钾盐、食盐储量也较丰富,森林覆盖率27.9%。工业比较发达,主要部门有机械制造、采煤、化学、冶金、电子、食品加工、纺织等。船舶生产居世界前列,造船工业中心有格但斯克、什切青等。农业比较薄弱,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单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以谷物种植为主,主要是黑麦,其次为小麦,还有大麦、燕麦、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仅次于黑麦,产量居世界前列。粮食不能自给。主要经济作物为甜菜,次为亚麻和大麻。畜牧业比较发达。现有铁路线长2.4万公里,其中电气化1/3以上,公路总长25万公里,内河航运方便,海运业发达。首都华沙,人口215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大的铁路枢纽和重要河港,工业以汽车、飞机、电机、精密机械制造为主。华沙自16世纪末即成为首都,曾是欧洲的一大都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废墟,战后重建成为具有现代风貌的大城市。罗兹,地处维斯瓦河与奥得河的分水岭上,人口80多万,全国第二大城市,工业发达,欧洲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之一。波兹南,是波兰的一座历史名城,也是全国著名的工业、文教和科研中心之一,是著名的国际“博览城”之一。

波兰

☚ 意大利   苏联 ☛

波兰Poland

中欧国家。北邻波罗的海,东邻苏联,南界捷克和斯洛伐克,西接民主德国。面积312683平方公里。人口3734万(1985年)。波兰人占98%,波兰语为国语。首都华沙。全境绝大部分为平原,南部为低山丘陵。维斯瓦河、奥得河自南向北注入波罗的海。波兰公国初建于10世纪中叶,18世纪末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瓜分而灭亡。1918年恢复独立。1939年被法西斯德国占领。1944年解放,同年7月22日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采矿(煤、褐煤、铜)、冶金、机械制造、化学、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相当发达。耕地占国土面积的50%左右。主要作物有麦类、马铃薯、甜菜等。牲畜主要饲养牛、猪和羊。经互会和华沙条约成员国。

波兰

中欧国家。地处_中欧要冲,为联系东欧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积31.27万平方千米,人口3818万(1990年),现役部队兵力30.5万(1991年)。为欧洲委员会成员国。1949年10月7日同中国建交。

波兰

波兰

全称波兰人民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北濒波罗的海,东、南、西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为邻。面积312,683平方公里。人口3760万 (1986年)。波兰人占98%,余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立陶宛人等。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大多数人信奉罗马天主教。首都华沙。地势北低南高,中部下凹。低地和平原占全国面积的72%。境内最高点塔特拉山的雷西峰,海拔2,499米。主要河流有维斯瓦河、奥得河。最大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 (面积113.8平方公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1月平均气温—1℃~—5℃,7月17℃—19℃。年平均降水量从中部向南部递增为450—1,500毫米。主要矿藏是煤,储量为1,170亿吨,煤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其余有硫磺、铜、锌、铅、铝、银等。森林面积886.1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27.7%。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甜菜、马铃薯等。粮食不能自给。畜养牛、羊、马、猪等。波兰为工业国,主要工业有采煤、机器制造、造船、汽车和钢铁等,1986年国民收入中工业占48.3%。出口燃料和能源、机电产品、化工、冶金产品、船舶、硫磺和肉类等。进口石油、铁矿砂、天然气、机器、粮食、棉花等。货币为兹罗提。铁路总长24,361公里,内河航线4,040公里;公路总长25.4万公里。拥有民用航空线55条,其中国际航线39条。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部落联盟。10世纪末形成封建王国。1569年同立陶宛联合组成由波兰贵族统治的国家。1772、1793和1795年,曾先后三次被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瓜分。1918年恢复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39年被法西斯德国侵占。1944年7月苏军与在苏组建的波兰军队进入波兰国土。7月22日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经互会”和“华沙条约”成员国。1949年10月7日同中国建交。

☚ 泗水   波恩 ☛

波兰Poland

全称波兰共和国。东欧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之前,实行中央计划经济制度,90年代之后向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过渡。其国土面积32.3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3900万(1998年),首都华沙,货币名称兹罗提。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硫磺和煤炭,产量分别占世界第1位和第4位。1949年开始建立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55年公营经济已在国民收入中占75%。国民收入中工农业比重1950年为24.3%和60.3%,1988年分别为49.1%和12.6%。1950~1970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8%。70年代上半期经济发展达历史最高峰,年均增长9.8%,速度之快居世界第二。197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860美元。1976年起经济一蹶不振直至1989年政权易主。1970~1988年间年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为3.4%。工业以采矿、冶金和机电工业为主,钢产量占世界第9位,船舶和小轿车均占第12位。农产品中黑麦与马铃薯产量占世界第2位,甜菜占第6位(均为1988年数字)。1989年政局剧变后,“团结工会”政府推行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和股份制,全面放开价格,争取加入欧共体。为经济转轨付出的代价超过预计,经济严重衰退,国民生产总值1991年比1988年约下降30%,失业率达11.4%。但自经济转轨以来,恶性通货膨胀受到抑制,货币保持稳定,私营经济较快发展,工业销售值中私营比重从1989年的7.5%增至1992年第一季度的27%。外贸从逆差转为顺差,1990年盈余45亿美元。出口以矿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外贸地区结构从前苏联东欧向欧共体倾斜。外贸总额中1991年欧共体占52%,前经互会从1988年的41%下降为18.5%。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为150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6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90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79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263亿美元,进口额为480亿美元,1996年,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份额的49%。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49亿美元,外债总额398.89亿美元,现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1998年,其国际储备总额为273.83亿美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