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白菜灰霉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白菜灰霉病 大白菜灰霉病是贮藏期的常见病害。 1.症状 贮运期染病的大白菜通常仅在外部叶片上产生病斑,而不深及叶球内部。病部呈褐色软腐状,并迅速扩展,上生典型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一般不形成黑色块状菌核。但如病菌从茎部切口或叶柄基部入侵时,则可危害叶球内部组织,从而使整个叶球腐烂,造成更大损失。 2.病原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真菌(参见葡萄灰霉病菌)。 3.侵染途径 参考葡萄灰霉病。大白菜的外渗营养物质是该病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的必要条件。 4.发病条件 (1)病菌自伤口或萎蔫的外叶边缘侵入,采收及贮运期间所造成的各种机械伤口对诱发灰霉病有重要影响。 (2)采收前后冻害是诱发病害的另一重要因素。 (3)贮藏大白菜上的其他病害,例如黑斑病、芜菁花叶病及其他毒病等的坏死病斑可因灰霉病菌第二次寄生而进一步危害。 (4)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凡是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和色素含量高的白菜品种均表现抗病。过度施氮肥也会增加感病性。 (5)贮藏期的温湿度影响明显。当库温为0~2℃,相对湿度90%~95%时,对发病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白菜不引起冷害或过分失水。但存在于贮库墙上、地面以及框架箱上的灰霉病菌的分生孢子或菌丝体仍可在此条件下存活12个月之久。 5.防治方法 (1)栽培上应注意避免过度偏施氮肥,做好适时采收,预防冷害。同时尽量减少各种机械损伤。 (2)尽可能改善贮藏条件,如能实行冷库定温定湿贮藏,则防病效果较佳。 (3)化学防治可在收获前一二周喷施1次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对贮藏期防病有一定的效果。另外,采收后用苯并咪唑类农药进行喷洒也有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