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1959年5月为探索改造西北干旱途径在兰州建立,1974年定称现名。为社会公益性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及雷暴电和雷电物理的研究。设有天气动力、云雾物理、气候、大气电学、大气辐射、边界层物理、大气环境等研究室和环境评价组及平凉大气物理观测试验站、五道梁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站、干旱站3个野外工作站和1个气候学青年实验室。有3台高性能ALpha工作站、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和高速摄像系统等大、中型仪器设备,还有经改装的双线性编振雷达和大气辐射观测仪器。现有职工2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6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5人,中级6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设有天气动力学、大气物理、气候学硕士点和大气物理博士点。已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02人,博士学位研究生8人。已取得科研成果150多项,分别获得国家、中科院和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55项。近年来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合作重大项目《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于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主办学术刊物 《高原气象》。先后与日本、美国、意大利、荷兰、德国、法国、加拿大、蒙古等国家的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现设有科技开发公司、科技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应用开发实体。历任所长:高由禧、蔡启明 (代所长)、郭昌明。现任所长刘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