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向左向右都可以遇到水源。原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也比喻为人处事圆滑。 逢:遇。源:水源。 [出处]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宋·朱熹《朱子全书》:“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源。”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先就原书加以各种注意的标识,再备一个抄本把它们分类摘录下来,这样在下笔的时候,便可以左右逢源了。” ❷ 作状语。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渐渐的,他已能够一想起其中的任何一件事,就马上左右逢源的找到与它有关的情节来。” [附条] “左右逢原”。宋·张元干《跋苏庭藻隶书后二篇》。 [同义]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八面玲珑 [反义] 左支右绌 左右为难 进退两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