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式摔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两人徒手相搏,按照一定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力争将对方摔倒的一项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我国古代称其为角力、角抵、相扑、力跤等。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列为军事训练项目。秦汉盛行角抵,把摔跤作为宫廷的表演项目。西晋、南北朝时期,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隋唐五代时期,每年春秋季节都举行摔跤表演和比赛,也为宫廷娱乐的内容。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记载中国第一部讲摔跤的书——调露子的《角力记》。宋代还出现了女子摔跤。民间有摔跤组织“角抵社”。清代设有“善扑营”,专门训练清朝贵族青年摔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北京、天津等地有很多以表演摔跤为职业的人。当时的“中央国术馆”和“精武会”也设有摔跤项目。曾举行过几次全国性比赛。1936年还进行过女子摔跤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比赛。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技术等级制。1957年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规则。中国式摔跤按体重分为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3局,每局净摔3分钟,两局之间休息1分钟。经常使用的摔法有背、别、缠、踢、挑、揣、抱、拧、搂、弹、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闪、里刀勾等。我国民族众多,不少地区和少数民族都有本地区本民族流行的跤法。如“蒙古式摔跤”、“朝鲜式摔跤”、“摸泥鳅摔跤”等。比赛规则和摔法不尽相同。 ☚ 八段锦 摔跤基本功 ☛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Zhongguo shi shuaijiao古时称角力、角抵、相朴、争跤等,是双方运用摔法攻防的对抗性运动。摔跤运动历史悠久,周代时曾把摔跤列为军事训练项目之一。汉代时出现了摔跤表演。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在春秋两季举行摔跤比赛并把摔跤作为宫廷娱乐项目。五代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摔跤著作——调露子的《角力记》。宋代曾出现过女子摔跤和民间的摔跤组织——“角抵社”。清代设有“善朴营”,训练清朝贵族青年。中华民国时有很多人以摔跤为职业,曾举行过数次摔跤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比赛, 使中国式摔跤运动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式摔跤的比赛在8米×8米的垫子上进行;每场比赛3局,每局3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比赛时双方运动员穿摔跤衣(“搭裢”)、系腰带和穿长裤,相互运用背、别、挑、缠、揣、踢、抱腿、里勾、插闪等进攻对方, 将对方摔经腾空后至背部着地而自己站立者得3分; 将对方未经腾空而摔至背部着地而自己站立者得2分;把对方摔至手、肘、膝着地和自己后于对方倒地, 以及与对方同时倒地而自己的躯干在上者得1分。得分多者为胜方。拳打、肘、膝、头顶撞、反关节动作、脚踢对方膝以上的部位等为犯规动作。另外,一些地区和民族也有自己特色的摔跤。如蒙古式摔跤、朝鲜式摔跤、云南摔跤和新疆维吾尔族摔跤等。 ☚ 撩拳收抱 气功 ☛ 中国式摔跤简称“摔跤”。中国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源于原始时代。2人着摔跤衣在10米见方的场上互捧。摔倒对手为胜跤并依质量得1、2或3分。每场3回合,每回合3分钟。积分多者胜(比赛时间未完但双方积分差达10分时判领先者胜)。依体重分10个级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