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今注
古今名物考释著作,博物学文献。三卷。旧题后唐国子监太学博士马缟撰。马缟(833—933),五代后唐人。青年时期举明经与博学鸿词科,以博闻及知礼见称于世。曾任后梁(907—923)的太子少卿,后唐庄宗(923—925在位)的中书舍人、刑部侍郎等职,晚年担任国子祭酒之职。《中华古今注》或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
现存本上卷包括帝王宫阙部、都邑羽仪冕服州仪仗军器等部,中卷为皇后冠带士庶衣裳文籍书契草答问释文等部,下卷为古今音乐鸟兽鱼虫鱼鳖等部,近二百条。
马缟《自序》说到他的编撰原因与方法:“崔豹《古今注》博闻虽广,迨有阙文,洎乎黄初(魏文帝年号,220—226),莫之闻见,今添其注,以释其义。”说明《中华古今注》乃继《古今注》而作。比较两书的内容,《古今注》基本被包容在《中华古今注》中,其异者:一、文字详略不同;二、各条前后顺序不同;三、分合不同、有的在此书为一条、在彼书则分为数条,也有的在彼书为一条,在此书则分为数条;四、《古今注》每条无小题,《中华古今注》每条俱拟小标题,大多以本条首一二字为标题;五、《中华古今注》较《古今注》多出“皇后冠带士庶衣裳”等内容数十条。可见两书关系十分密切。但从其中文字残缺讹误严重、分类混乱、各类文字之多少不成比例等情况看,两书似都非原书全本,实为残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古今注》早佚,今存本是后人从《中华古今注》倒辑成书的,而今存本《中华古今注》又是后人从唐苏鹗的《苏氏演义》抄录成文的。但是,它们作为唐宋以前存留下来的文献,即使为残篇断简,仍然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后代的刻本很多,明清时期的各种类书,多将它们收入。今常用的有《古今逸史》本、《丛书集成初篇》本和《四部备要》本、《说郛》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