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79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同日施行。共15条。主要内容:(1)规定了逮捕拘留人犯的法定机关和法定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非经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犯,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公安机关要求逮捕人犯的时候,由人民检察院批准。(2)司法机关决定或者批准逮捕人犯时必须具备3个条件: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逮捕的必要。(3)公安机关拘留的人犯,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天以内,把被拘留人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通知本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通知后3天以内,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发给释放证明。(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被逮捕、拘留的人犯,必须在逮捕、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条例还对逮捕拘留人犯的邮件、电报的扣留程序、取证的程序等作了规定。该条例保留了1954年逮捕拘留条例的某些内容,并根据社会关系的新变化,重新作了修改,使规定更符合实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79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共15条。其宗旨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逮捕人犯的条件: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逮捕必要的。应当逮捕的人犯,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则可改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办法。决定或批准逮捕的权限属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执行权属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要求逮捕人犯时,由人民检察院批准。公安机关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先行拘留:(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身份不明有流窜作案重大嫌疑的;(7)正在进行打、砸、抢、抄和严重破坏工作、生产、社会秩序的。拘留的人犯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3天以内,把被拘留人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通知本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拘留的时间可以再延长4天。执行逮捕拘留人犯时,可采取适当的强制方法。《条例》对搜查、扣押和审讯等,均作了具体规定。本《条例》是对1954年《逮捕拘留条例》的修订,自本《条例》公布施行之日起,1954年《逮捕拘留条例》即被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逮捕,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剥夺被告人或现行犯的人身自由,并解送一定场所予以羁押的刑事强制措施。拘留,分为两种,一种是侦查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于具备某些情形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另一种是行政拘留,即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实施违法行为和不履行义务者实施的一种短期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即具体规定有关逮捕拘留制度的专门法律。该条例第一次公布,是在1954年12月20日。1979年2月23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通过新的条例。后者共15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特规定: ☚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同日生效。1954年12月2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同时废止。共15条。为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而制定。主要对逮捕、拘留的条件、批准和执行机关、法律程序、违法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54年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同日公布施行。规定了逮捕、拘留的对象,批准、执行逮捕、拘留的机关、程序,拘留的时限以及搜查、扣押、审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原1954年12月2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同时废止。现行条例共1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人民检察院批准,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