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华书学大辞典︱自序 自序 書法藝術乃東方藝術之奇葩。 淵源於中土,流播於扶桑、高麗、蒙古、南洋,寢淫於寰宇,迄今已逮四千餘載。其間書家輩出,佳品充益,書論、書史之著亦甚豐盈,海内外鴻篇鉅製汗牛充棟,東瀛藤原鶴來君《和漢書道史》即其一也。 然藉辭典以總中、日、朝、韓等諸國書法之事,實肇於飯島春敬諸君編撰之《書道辭典》。 而中西慶爾先生所編《中國書道辭典》,則係專輯華夏書法之辭書嚆矢者矣。 為反映書法藝術之國際聲譽,爰將當代日人暨我前賢研考中華書學之成就集腋成册,愚不揣庸昧謭陋,敢竭綿薄,殫十六稔之功力,奮繼晷之辛勤,先後漢譯《中國書道辭典》等文獻,積稿百萬餘言;繼又參考《書道辭典》、《和漢書道史》諸典籍中有關資料;復廣蒐海内書學群籍,綜匯縷析,去蕪存精,纂為斯編,命之曰《中華書學大辭典》。用付剞劂,俾供吾邦藝林群彦、文壇學者并廣大翰墨同仁咸共傳觀,曷勝榮幸。 斯編都一百七十餘萬言,列六千六百七十二目,另附圖一千九百餘幅。所涉浩博,不惟兼賅書法、篆刻、金石之專業知識,抑且傍及繪事、文學、歷史、輿地、宗教之屬;至于日本、朝鮮、韓國、蒙古、印度諸國之有關史料與人物,亦皆備載。書中所列著述、作品、遺物等,尤富孤本瑰寳,或已流佚海外而為神州所闕,價逾連璧,獲之維艱。 本著充當常備工具書,可供書畫家、篆刻家、金石家暨書畫教學人員研討、查檢、摹習之用,輒對考古、史學、經學、文物、宗教、小學、古文書學、藝術史以及文房史研究者亦大有裨補云。 書中所附圖版多係歷代書法精品,足為專家賞鑒和後學矜式。 本辭典條目較多,筆者為便國人查考,免却翻檢之繁難,遂以漢字印刷筆劃為秩。除設《總索引》外,復增設《分類目録》厠於卷尾。 書中徵引數千條古籍原文,涉及大量史事與人物等,愚嘗屢赴京、滬、浙、蘇、鄂、蜀、渝諸地圖書館,逐事詳勘,逐條覆核。檢尋古今文獻,類及數百,卷逾千帙。不憚工作之繁劇,務期信而有徵。 至于其所不知,固不敢不慎也。 兹謹向各圖書館之熱忱襄助,虔示感佩。 四川外語學院黄瀛教授為本辭典之外語顧問,黄老嘗對部份譯稿予以校核,并盡心關懷編撰之事。重慶師範學院童明倫教授遍閱初譯稿,就部份文史問題承賜釐訂高見。故此,謹致敬意。 斯編規模龐大,工程浩漫。 幸得敝校李樺、黄雲、陳蜀渝、汪志亮諸君暨拙荆蔣素芳女士臂助,克盡查核、謄繕、排圖、公關之心力,乃能使之如期蕆事。 藉此一并申謝。 團結出版社張宏儒社長等同仁為弘揚民族文化,竭力成全此書之問世,作為重點出版書目;并慫恿作者為斯著增設辭條和圖版,使之益加充實豐沛;其中責編楊永德先生、季定洲先生以及郭强先生為編輯、校閱、出版此書,付出艱辛無計。四川美術出版社原社長王偉先生、原副總編輯陳希仲先生亦曾鼎力支持之,希仲先生嘗在通閱、校勘諸方面厥功匪夷焉。 辭書工作,繁難艱劇,賴有諸方力助方能告竣。我國著名學者趙樸初先生、中國書協名譽主席啟功先生分别寵題書名,已故書法大家沙孟海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先生等許多書壇名流皆為題詞;西南師範大學徐無聞教授生前精閱成稿,特賜手書佳序一通,頗使斯編增彩。 尤蒙我校領導注重,置此劇籍於重點科研之目,嘗予時間專事之。 成都三十四中學高級教師劉義彬先生等,竭誠扶持編著之事,雅意勤勤。 我校李昌宗先生嘗助為校對譯稿正文,其他惠助者猶有鄧榮漢、王策興、張文和、劉精泰、宋欽和、劉耀輝、丁方立、鄭繼祖諸先生。 念兹在兹,敢布寸悃,聊申謝忱。 愚自愧才短襪綫,腹笥寥寥,每感力不從心。疏漏詿誤,實所難免;至若涉筆拙薄,編次欠當,遣詞未安,亦屬意中。 尚冀海内耆宿、同道先達、諸方博雅匡其不逮,弗吝賜教,俾便日後之補苴。 是所企禱,無任感荷!歲次戊寅隆冬 識於渝州歌樂山下 徐珍軒 錦官城人李光德 |
☚ 中华书学大辞典︱编委会(一) 中华伦理道德辞典 ☛ 00000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