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常见毒蘑菇的鉴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常见毒蘑菇的鉴别 常见毒蘑菇的鉴别cangjian dumegu de jianbie我国已记载的毒蘑菇约80余种,其中剧毒种类占少数,约10种左右。现着重介绍如何识别几种常见毒蘑菇的方法。从生物学性状上识别毒蘑菇:(1)子实体具菌环和菌托的毒蘑菇。除极个别外(如橙黄盖伞),凡具菌环菌托的蘑菇一般都有剧毒。如白毒伞(Amanita verna),其子实体白色,菌柄细长,菌盖宽7~12厘米,菌褶白色,离生,菌柄上部有膜质菌环。孢子无色,近球形,光滑,孢子印白色。菌托白色,肥厚成苞状。极毒。含毒伞肽和毒肽能严重损害肝、肾、心、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等。分布较广,6~9月在杂木林中地上散生。再如豹斑毒伞(Amanita pantherina),其菌盖宽3.5~14厘米,湿时稍粘,灰褐色至棕褐色,边缘具条纹,表面具白色块状或角状鳞片。菌肉薄,菌褶白色,菌柄白色,中空,脆,下部有白色鳞片,基部膨大。菌环生于菌柄中下部,白色,膜质,易脱落。菌托近杯状或环带状。孢子无色,椭圆形。含毒蝇碱。中毒后发病快,但死亡者较少。该种分布亦广,5~9月在青杠林、杂木林等林中地上群生。(2)子实体仅具菌环的毒蘑菇。如褐鳞小伞(Lepiotahelveola)。其菌盖仅1~5厘米宽,赭黄色带粉红肉色,中央稍突起,表面具红褐色小鳞片,边缘内卷有绵絮状纤毛。菌褶离生,初白色,后带黄色,边缘有纤毛。菌柄白带粉红色,长1~6厘米,中空,基部稍膨大。具白色菌环,易脱落。孢子椭圆形、平滑、无色。极毒,含毒伞肽和毒肽,严重时可使人致死。春季至秋季于草地、竹园内单生或群生。(3)菌柄基部仅具菌托的毒蘑菇。该类约有5~6种,剧毒者仅1种,即包脚黑褶伞(Clarkeinda pequinii)。该种菌盖5~16厘米宽,白色,后变为淡黄色,中部稍凹。菌肉厚,白色,菌褶离生,粉红色,后变为灰褐色。菌柄白色,基部膨大,菌托肥大,边缘锯齿状。孢子褐色,光滑,近球形至宽椭圆形。有剧毒。夏秋季生于阔叶林中、灌木丛中或草地上,单生或群生。(4)菌柄上既无菌环又无菌托的毒蘑菇。这类毒蘑菇种类较多,最常见的如毒红菇(Russula emetica),其菌盖珊瑚红色,边缘有条纹,表皮易剥离。菌盖宽5~9厘米。菌肉、菌褶纯白色,凹生,褶间有横脉,菌柄白色或粉红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刺。分布广泛,主要引起胃肠中毒症状,严重者也可致命。夏秋季散生至群生于林中地上。用简易化学方法鉴别一些毒蘑菇,其方法是:取1张白纸,将被鉴别的蘑菇挤压出汁液,然后涂于纸上,烘干,加一滴浓盐酸,如果立即变红,约半小时又变为浅蓝色,则表明有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色胺类毒素; 如在20分钟左右变成蓝色,表明含有损害肝脏等器官的毒伞肽;如果在白纸上的蘑菇汁上加一滴浓硫酸而变为橙黄色时,表明含有刺激副交感神经的毒蝇碱。由于各种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有的1种蘑菇可含几种毒素,所以这种化学鉴别法并不能鉴别出所有的毒蘑菇。首先还是从蘑菇的生物学特征入手,适当结合化学等其他方法,这样比较可靠。 ☚ 海洋藻类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对几种植物运动现象的观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