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军将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军将军 中军将军武散官名。《北周六典·戎号》: “中军将军,八命。”《宋书·百官志上》: “中军将军,1人,汉武帝以公孙敖为之,时为杂号。” 《魏书·官氏志》: “中军将军,从第二品下。” ☚ 中军司马 中坚将军 ☛ 中军将军 中军将军禁卫军将军名号。西汉武帝时始置,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不统禁军。西晋泰始元年(265) 复置中军将军,武帝以羊祜有佐命之勋任之,统领二卫、前、后、左、右、骁骑等七营禁卫军,掌京师及宫廷宿卫。泰始四年 (268) 罢。后复置,但不统禁军。东晋时名将谢石、桓冲均任过中军将军,手握兵权或出镇一方。南北朝沿置,多为重号将军,不统禁军。南朝齐沿置,多由皇室担任,典领禁军,高帝建元二年 (480),皇孙萧长懋曾任中军将军。 ☚ 护军将军 二卫 ☛ 中军将军zhōng jūn jiāng jūn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战或驻守宿卫。汉始置,晋沿置,以羊祜任之,统左右卫、前后左右、骁骑七营宿卫禁军,掌京师和宫廷护卫。后以北军中候代之,不再领兵宿卫,只作为一种将军名号,也可出任持节都督,镇守一方。其后,十六国、南朝多沿置。 中军将军官名。❶西汉置,统兵出征,为杂号将军之一,后罢。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复置,统二卫、前、后、左、右及骁骑等七营禁军,掌宫廷及京城警卫,权任极重,泰始四年罢。后复置,但不掌禁军。南朝置为重号将军,宋三品,齐位在四征将军之上,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陈改为拟二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北齐皆从二品,北周八命。 中军将军武官名。在汉代为杂号将军,武帝时公孙敖曾任此职。三国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置中军大将军,曹真由上军将军迁任。七年(公元226年)开府,转大将军。后不常设。至晋初,一度成为中军的首领,王隐《晋书》记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以羊祜为中军将军,总领宿卫七军,祜去职后,中军将军不复领宿卫兵;其后加“大”字开府者为位从公。南北朝时成为优礼大臣的虚号。南朝宋以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比四镇将军,加“大”字得仪同三司;南齐时中军将军加“大”字开府者,为位从公;梁时中军将军秩二十三班, 陈秩第二品,加“大”者进位一阶,优者加同三公。北朝亦置中军将军,用以褒赏勋庸。北魏、北齐秩均从二品,北魏时加“大”者进位为第二品;北周秩八命。(2)隋代改称内军将军,为散官将军名号,秩正六品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