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花蕊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花蕊石 【名称出处】:《嘉祐本草》 【概况】: 异名 花乳石(《嘉祐本草》)。 基源 花蕊石为变质岩类岩石。 原矿物 花蕊石一般指蛇纹石大理岩。白云石岩、石灰岩、橄榄石大理岩、透辉石岩、透闪石岩、大理岩以及石英岩等系四川、广州、山东、甘肃、江苏等地区混作为花蕊石药用。 历史 花蕊石原名花乳石,最早记载花乳石的是《嘉祐本草》。 寇宗奭释其名曰:“黄石中间有淡白点,以此得花之名。《图经》作花蕊石,是取其色黄。 ”苏颂谓:“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陕西人镌为器用。”李时珍谓:“生代州(今山西雁门关、代县一带)山谷中,有五色。”表明古代说法就不一。20年代石雅认为:“现在市上卖的是大理石。”以后的文献多记载为蛇纹石大理岩,《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的花蕊石基源确定为蛇纹石大理岩。据报道,临床观察为蛇纹石大理岩的花蕊石是较好的止血药,疗效与古代本草所载的相同。 形态 花蕊石主由大理岩及蛇纹石组成。大理岩的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方解石属于三方晶系。一般呈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通常呈白色、浅灰色;条痕白色。 硬度3。密度2.7g/cm3。 蛇纹石属于单斜晶系。一般呈黄绿色。 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硬度2.5~3.5。密度2.55g/cm3。具滑感。 分布于方解石粒间。 产状 大理岩是由沉积的碳酸盐岩石(石灰岩)变质而成。含少量杂质的石灰岩在低级变质时可出现含蛇纹石、滑石等大理岩。而最常见的一种为含有蛇纹石大理岩。 产地 产于陕西、河南、河北、浙江、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辽宁等地。 混淆品白云岩、石灰岩、橄榄石大理岩、透辉石岩、透闪石岩、大理岩、石英岩与蛇纹石大理岩不同处: 白云岩由白云石〔CaMg(CO3)2〕组成;近于菱面体;灰白色,中间无黄色或黄绿色花纹,击之,具腐卵臭气。 石灰岩由方解石(CaCO3)组成,为不规则致密块状;灰色。 橄榄石大理岩主由方解石与橄榄石((Mg,Fe)2SiO4)组成。为不规则致密块状;白色,其中夹有黄绿色条块;黄绿色处楞角锋利,可刻划玻璃成痕。 透辉石岩主由透辉石[(CaMg(Si2O6)]与方解石组成。呈不规则块状;灰黄白色;其中夹有淡黄色或深黄绿色花纹。 透闪石岩,主由透闪石[Ca2Mg5(Si4O11)2(OH2)]与方解石组成。 为不规则致密块状;具楞角,较锋利;淡黄绿色,其中夹有白色条纹或斑块;具弱绢丝光泽。 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用小刀可刻伤;不能刻划玻璃。 石英岩主由石英组成。为粗大颗粒由粘结物粘合成块状。碎后的小块,具锋利楞角,并能刻伤玻璃而留下-划痕。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采挖,挖取后,除去杂石,选取中间夹有淡黄色或黄绿色花纹者。 鉴别 性状 花蕊石为细粒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表面较粗糙,具楞角而不锋利。 大小不一。白色或淡灰白色,其中夹有多少不等的黄色或黄绿色花纹相夹,习称“彩晕”(蛇纹石)。 对光观察,具闪星样的光泽。体重,质较硬,用小刀尖端不太用力可得到划痕,但不能刻伤玻璃。 气微,味淡。以质坚硬,色白带“彩晕”者为佳。 理化 ❶ 取本品粉末少许,加稀盐酸数滴,即发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并绝大部分溶解。 加工炮制 常用的炮制品有花蕊石和煅花蕊石。 ❶ 花蕊石取净品,打成小块或研末。 ❷ 煅花蕊石取净品打碎,置坩埚内,放在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成小块或研末。 贮藏 放置干燥处。 。【化学】:花蕊石主成分为碳酸钙,含量约45%~62%;另含水硅酸镁(Mg6(Si4O10))。经化学全分析:含CaO26.71%,CO220.20%,MgO19.92%,S1O222.86%,Al2O31.47%,Fe2O31.05%,FeO033%,TiO20.08%,P2O50.10%,MnO0.12%,K2O0.78%,Na2O007%,H2O6.32%;并含有Pb、Zn、Cu、Ni、Cr、Co、Mo、Sn、Ga、B、T、Mn、Zr、Be、Ag、Ba等微量成份。 参考文献 中国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88:138 【药性】: 性味 ❶ 《纲目》:“酸、涩,平。” 归经 ❶ 《纲目》;“厥阴经血分。” 功效 化瘀止血。 主治 ❶ 《嘉祐本草》:“主金疮止血,又疗产妇血晕,恶血。” ” ” ” 用法用量 内服:4.5~9g,多研末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❶ 《中药大辞典》:“凡无瘀滞及孕妇忌服。” 方选和验方 ❶ 花蕊石散(《十药神书》)治五脏崩损,涌喷血成升斗:花蕊石火煅存性,研为末,用童便150ml,炖温,调末9g,甚者15g,食后服下。 男子用酒一半,女子用醋一半,与童便和药用,使瘀血化为黄水,后以独参汤补之。 上2味相拌令匀,固济,瓦罐内煅,取出细研,瓷合内盛。外伤掺伤处。 内损用童便或酒调服3g。 ❺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外伤出血:花蕊石60g,生大黄30g,松香15g。共研细粉,撒伤口。 ” 单方应用 ❶ 《谈野翁试验方》:“治脚缝出水:好黄丹入花蕊石末掺之。” ❶ 李时珍《纲目》:“花蕊石旧无气味,今尝试之,其气平,其味涩而酸,盖厥阴经血分药也,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恶血化则胎与胞无阻滞之患矣。东垣所谓胎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同义。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剂局方》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为水,则此石之功,盖非寻常草木之比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