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两把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一字頭 > 兩把頭 兩把頭 liǎngbǎtóu “一字頭”之别稱。 两把头旧时满族妇女典型发式。亦称“旗头”、“把儿头”或“一字头”。初,女子成年待嫁,方可蓄发,梳一根单辫垂于背后。后,年稍长,即可由发辫改为之。其发式基本为“知了头”、“软翅头”、“高把头”、“宫头”,最后为“两把头”。初时式样简朴,多以自身头发梳理,发式窄小僵直,不甚美观;其后,加以髲髱假发,渐为复杂。其式:绾头顶发集于颅顶,束之以绳,复分两绺,以赤细绳缠成两把,使两把发式在头顶部形成一个横长式发髻,贯以扁方,颅后余发,左右分开梳成一扁长髻,其下端接近后颈部梳理成两个尖角,形如燕尾状,垂于脑后,自发短少者,则籍用假发。其发式梳理繁琐,多为满族贵族妇女所用,平民女子只在重大喜庆日梳此发式。 两把头满族妇女的传统发式。因多流行于北京等地满族上层妇女中,故又称“京头”。清代,满族女子成年前,因习骑射,多和男孩一样,剃去四周头发,只留颅后发,编成辫子垂于脑后,直到成年方蓄发梳单辫,婚后开始绾髻。已婚满族妇女的发式种类很多,如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两把头。它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编成小辫,绾成左右两个发髻,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颈上。比较庄重的场合,往往还要在这种发髻上戴上一顶扇形的发冠,即钿子,这样就更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保持挺直,如再穿上高底旗鞋,走起路来就显得格外稳重、文雅。 两把头清代满族妇女典型发式。亦称“旗头”、“把儿头”或 “一字头”。初制,女子出嫁为妇,始可梳之。后,年稍长,即可由发辫改为之。其式,绾全发于颅顶,束之以绳,复分两缕,缠为两把,于头顶部梳成一横长式发髻,贯以扁方,脑后余发梳成燕尾式。初时,式样简朴,后渐复杂。满族贵族妇女多梳此发式,因梳缝燕尾发髻程序繁琐,民间妇女,只于喜庆日梳此发式。参见 “燕尾”、“扁方”条。 两把头 两把头见“旗髻”。 ☚ 旗髻 架子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