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阜阳汉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阜阳汉简 阜阳汉简1977年在安徽省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发掘出土一千多枚木简,墓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已公布的有《苍颉篇》《诗经》《万物》。《苍颉篇》有完整文字五百四十一个,是此书亡佚后的最大一次发现,且是根据秦本所抄写,比汉人的合编本要真实得多。详情可参见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安徽省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苍颉篇>》(《文物》1983年2期)。《诗经》残简有一百七十多枚,计残诗六十五首,与今本《诗经》相较,异文有百余字。《万物》是药书性质的木简,与《本草》相类。参阅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安徽省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万物>》(《文物》1988年4期)。 ☚ 定县汉简 张家山汉简 ☛ 阜阳汉简 阜阳汉简西汉。竹质。1977年出土于安徽省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墓主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子夏侯灶,卒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因此,阜阳汉简的下限不会晚于这一年,大抵为汉初遗物。现藏于安徽省阜阳地区博物馆。因墓已塌陷,且经盗扰,竹简保存甚差,不仅散乱扭曲,变黑变朽,而且纤维质逐渐溶解粘连。竹简内容丰富,大约包括十多种古籍,有《苍颉篇》、《诗经》、《周易》、《楚辞》、《年表》、《大事记》、《杂方》、《算术》、《行气》、《相狗经》、《刑德》、《日书》等。许多竹简字迹清晰可辨,书写风格各异,表明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大都郁拔苍劲,温文秀雅。字体都是西汉初期的隶书,用笔自如,书写流利,特别是文帝时期的识字课本《苍颉篇》。此篇书写十分工整,亦颇规范,结体方整,略作楷书或右上倾斜,隶书的波势和挑法都很清楚。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它的耸侧取势、长横的波势和左右开张的挑法,构成了简策书法所特有的美感。笔法势急力沉,画短意长,给人以沉着痛快之感。与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相比,《苍颉篇》飘逸不足而笔力过之,是研究古隶意蕴的极好范本。 ☚ 法书 明太祖御制皇陵碑 ☛ 阜阳汉简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的简牍。墓主为汉汝阴侯夏侯灶夫妇。1977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发现。内容包括《苍颉篇》、《诗经》、《周易》、年表、大事记、杂方等。其中《苍颉篇》已整理出540多字,是该书亡佚千年之后的最大发现,对研究秦汉文字价值甚高。 阜阳汉简1977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在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墓发掘出土的简牍。因墓葬早期被盗,椁板塌毁,竹简被挤压成块状。简片经细心揭剥分离,但皆已残断。竹简形制、编联均无明显特征可寻。阜阳汉简经整理编纂分为10多种古籍,因原有书名标题无一残存,今名或用传本原名,或据内容另拟。其中有《苍颉篇》、《诗经》、《周易》、《万物》、《吕氏春秋》等。《苍颉篇》120余片,存540余字,约有40个较完整的小节或句子,并有《爰历篇》的首句“爰历次,继续前图”。 残简应包括李斯所作《苍颉》、赵高所作《爰历》、胡毋敬所作《博学》,可能是比较接近秦人原作,尚未经过汉初“闾里书师”删改修订的本子,这是此书亡佚千年后最重要的一次发现。《诗经》170余片,有《周南》、《召南》、《邶》、《鄘 》、《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幽》十四国风65首残文及《小雅》、《鹿鸣之什》4首残文,与今本《毛诗》有近百字异文,与齐、鲁、韩三家《诗》亦各不同,应是流传于楚地的另一种本子。《周易》近600片,有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四十多卦,涉及卦辞、爻辞的约200片,与今本不同的卜事之辞约400片。卜事之辞有晴雨、田渔、征战、事君、术官、居家、行旅、嫁娶、疾病、出亡、举事、君王、大臣之卜。卦辞与今本周易有若干异文,有些显然优于今本。《万物》130余片,可能是早期的本草、方术性质的书籍,主要为医药卫生及物理、物性方面的内容,为研究中国医药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还有算术、星占、日书、年表等方面的内容。也残存有《吕氏春秋》、《庄子》、《荀子》、《管子》等书中的标题或只言片语。另外还有数千竹简的碎片,仅存个别字迹,内容杂驳,此类残简分别编入《古籍丛残》与《附录》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