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语唐钺 《修辞格》术语。 指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手法,意在嘲弄、讽刺。相当于反语。 如 《史记 ·滑稽列传》: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 西至雍、 陈仓。优旃曰: ‘善。多纵禽兽于其中, 寇从东方来, 令麋鹿触之, 足矣。’”优旃表面上对秦始皇是赞颂, 实质上是反对, 所以用冷语给以嘲讽。 讥刺的话 讥刺的话冷话 讽刺讥笑的话:冷句 冷言冷语 冷言热语 冷言讽语 冷言酸语 冷言碎语 冷语闲言 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风凉话 讥笑取讽的言语:谬辞 含有嘲讽意味的话:冷语 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闲言冷语 闲言淡语
另见:讽刺 ☚ 玩笑话 秘密话 ☛ 冷语三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其弟子马恒谦编辑而成。全书仿照朱熹的《语类》一书体例,依据朱熹的学说并以此展开论述,大意为攻击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但观点有些偏激之处,如攻击对程朱学说稍有 “不协” 的人为 “邪人”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