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宾交谈
由于中外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人情各异,在涉外交际中要特别注重言谈举止,处处显得彬彬有理。既要尊重对方意见,又要不失中国人的君子风度,同时还要相互平等,友好待人。唯此才能在国际社交场合体现出良好有修养。
和外国人交谈,有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讲究话题的选择。和外国友人交往,首先要注意谈论话题的选择。避免涉及有关个人的事情,比如对方工资、婚姻、年龄、生意等问题。在他们看来,这是属于个人隐私,不能随便过问。这一点和中国人交往特点迥然相异。中国人见面时,常询问对方姓名、职业、工资、年龄以及婚姻状况,以此表示亲切友好。而这种话题在国际社交场合中千万不能谈论,免得为对方所厌,造成中国人好寻问人家底细的不良印象。其次是避免涉及有关身体不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中国人大谈时,如遇身体有病,常毫无顾忌地说:“我最近拉肚子!”“我头疼得不得了!”“我的腿抽筋了!”等一类言辞,这些在外国人面前也是应有所忌讳的,特别在外国女士面前,有关脚、腿、胃、肠等字眼都是以不说为宜。如肚子不好受,只可含糊地说:“我不舒服”。而作为听者,也不必刨根问底,询问对方究竟身体哪个部位不适。最后是要避免谈及有关政治见解的话题。欧美等国党派较多,政见不同,在交际场合提到这些问题,容易惹起争论。尤其是外交关系,瞬息万变,谁是谁非,无从判断,若单凭一纸新闻轻信人家的宣传,盲目加以褒贬,会导致对方不快,造成关系疏远。一般比较稳妥、安全的话题是天气、电影、娱乐、竞技之类的内容。
礼貌地回答对方的提问。通常在中国人之间的普通交际场合中,不懂对方或不赞成对方的谈话内容时,出于礼貌,不愿追根问底或直率表达,可含糊其辞,敷衍过去。但与外国人交谈,则应采取坦率的态度为好。如没听懂对方意思,可直截了当地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懂你的话,请再说一遍好不好?”或“对这个问题,我一点也不相信。”以此显示态度认真,十分有诚意。如果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可大方地回答“对不起,我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不必过分客气谦让。中国人之间的交往中,以“礼多人不怪”为处事原则,有时甚至表现出十分的谦虚客气。如作报告时,发言人常说几句话气的话:“我今天准备仓促,对这个方面研究不够,浪费大家时间,随便讲一点儿吧……”有些中国女青年受到外国人赞扬时,不是愤愤不平就是谦虚回答:“我长得不美!”或“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倘若接待外国客人吃饭,也难免客气一番:“饭菜做得不好,凑合得吃吧!”这种过分谦虚客气的习惯对外国人来讲并不适宜。对方会以为既然准备不足,何必来讲? 明明长得漂亮,为什么不让赞美?所以在国际社交场合,应以国际交往礼节对待外国友人。无论讲学讲话,还是受赞扬,或请客吃饭,都应实事求是,真实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表明:“关于这个问题,我作了认真的准备,现在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回答:“非常感谢您的夸奖。”或告之:“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饭菜,请品尝!”表现出落落大方、真诚友好的文明风范。
与外宾交谈
由于中外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人情各异,在涉外交际中要特别注重言谈举止,处处显得彬彬有礼。既要尊重对方意见,又要不失中国人的君子风度,同时还要相互平等,友好待人。惟此才能在国际社交场合体现出有修养。
和外国人交谈,有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讲究话题的选择。和外国友人交往,首先要注意谈论话题的选择。避免涉及有关个人的事情,比如对方工资、婚姻、年龄、生意等问题。在他们看来,这是属于个人隐私,不能随便过问。这一点和中国人交往特点迥然相异。中国人见面时,常询问对方姓名、职业、工资、年龄以及婚姻状况,以此表示亲切友好。而这种话题在国际社交场合中千万不能谈论,免得为对方所厌,造成中国人好询问人家底细的不良印象。其次是避免涉及有关身体不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中国人大谈时,如遇身体有病,常毫无顾忌地说: “我最近拉肚子!”“我头疼得不得了!”“我的腿抽筋了!”等一类言辞,这些在外国人面前也是应有所忌讳的,特别在外国女士面前,有关脚、腿、胃、肠等字眼都是以不说为宜。如肚子不好受,只可含糊地说: “我不舒服”。而作为听者,也不必刨根问底,询问对方究竟身体哪个部位不适。最后是要避免谈及有关政治见解的话题。欧美等国党派较多,政见不同,在交际场合提到这些问题,容易惹起争论。尤其是外交关系,瞬息万变,谁是谁非,无从判断,若单凭一纸新闻轻信人家的宣传,盲目加以褒贬,会导致对方不快,造成关系疏远。一般比较稳妥、安全的话题是天气、电影、娱乐、竞技之类的内容。
礼貌地回答对方的提问。通常在中国人之间的普通交际场合中,不懂对方或不赞成对方的谈话内容时,出于礼貌,不愿追根问底或直率表达,可含糊其辞,敷衍过去。但与外国人交谈,则应采取坦率的态度为好。如没听懂对方意思,可直截了当地说: “对不起,我没有听懂你的话,请再说一遍好不好?”或“对这个问题,我一点也不相信。”以此显示态度认真,十分有诚意。如果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可大方地回答“对不起,我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不必过分客气谦让。中国人之间的交往中,以“礼多人不怪”为处事原则,有时甚至表现出十分的谦虚客气。如作报告时,发言人常说几句话气的话: “我今天准备仓促,对这个方面研究不够,浪费大家时间,随便讲一点儿吧……”有些中国女青年受到外国人赞扬时,不是愤愤不平就是谦虚回答: “我长得不美!”或“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倘若接待外国客人吃饭,也难免客气一番: “饭菜做得不好,凑合得吃吧!”这种过分谦虚客气的习惯对外国人来讲并不适宜。对方会以为既然准备不足,何必来讲?明明长得漂亮,为什么不让赞美?所以在国际社交场合,应以国际交往礼节对待外国友人。无论讲学讲话,还是受赞扬,或请客吃饭,都应实事求是,真实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表明: “关于这个问题,我作了认真的准备,现在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回答: “非常感谢您的夸奖。”或告之: “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饭菜,请品尝!”表现出落落大方、真诚友好的文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