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耻下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卷三:“子贡问曰:‘孔文子, 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故事】:春秋时,卫国有一个名叫孔圉的大夫,因为生前虚心好学,学有成就,他死后,卫国国君便赐了他一个谥号叫“文”,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当时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他不知道这谥号的由来,便去问孔子:“孔圉的谥号为什么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肯向地位在自己之下,学识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不认为羞耻,所以给他的谥号叫‘文’。”子贡听了孔子的话,对孔文子非常崇敬。 【意思】: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耻:以……为耻。形容谦虚好学,虚心向别人求教。 【古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涣传》晋·裴松之注引《袁氏世纪》:“〔袁〕准字孝尼,忠信公正,不耻下问,唯恐人之不胜己。”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如何。”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识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老残游记》七回:“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近义〕虚怀若谷 〔反义〕自以为是 好为人师 妄自尊大 目空一切 〔辨析〕“不耻下问”“虚怀若谷”都表示谦虚。但“不耻下问”指主动向下层人士请教,或征求意见以改进工作;“虚怀若谷”则指心胸广阔,能接受群众意见,能容人。 〔连用〕敏而好学 从善如流 〔俗语〕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较自己差的人请教为可耻。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ǔ)为人谦虚,又聪明好学。孔圉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特赠给他一个“文”的谥号。人们便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弟子子贡不了解孔文子为什么会获得一个那么好的谥号,于是,便请教孔子说:“孔圉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孔子说:“他才思敏捷,又爱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职位低、学问差的人请教为羞耻,因而赠他的谥号叫‘文’。”经孔子这样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不耻下问”即源于此,现在人们仍然常常使用,用以赞扬谦虚好学,或虚心向晚辈、学生请教的精神。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不耻下问;移樽就教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耻。形容虚心求教。(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例〉在学习上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切不可不懂装懂。 【移樽就教】yí zūn jiù jiào 端着杯子坐到别人席旁共饮,以便请教。形容主动向他人请教。(樽:酒器。就:靠近。)〈例〉我对小提琴很感兴趣,但懂得太少;待有时间再移樽就教吧。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有向他人请教的意思;都用作褒义;都常作谓语、定语。 “不耻下问”着重于态度,指虚心向他人请教;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移樽就教”着重于行动,指主动向他人请教;用于书面语。 提示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较自己差的人请教为可耻。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不把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耻辱。形容虚心好学。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指虚心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学习,不以为这是可耻的事。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他人请教。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国君赐给他一个谥号叫做“文”。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起了这件事,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而且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一种耻辱,所以称他为‘文’啊。”(见《论语·公冶长》) 不耻下问;好为人师○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老先生有这么大学问,居然~,向我了解情况。 ●好为人师hào wéi rén shī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人之患在~|自以为是,~,是他最大的缺点。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不耻:不以……为耻辱。 ☚ 卑以自牧 不伐其功 ☛ 请教 请教咨问 咨禀 讨教 就教 领教闻教 乞教 求教 启请 谘问 扣问 扣请 询求 另见:请求 指正 ☚ 请教 向人请教 ☛ 不耻下问中国古代的道德品质概念。指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差的人请教为耻辱。是谦虚好学品德的表现。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唐代韩愈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只有博采众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德识才学。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Buchixiawen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语出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是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倡的一种学习态度。所谓“学问”就是要学、要问,但真正要“问”到一点东西,必须有放下架子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生前已被公认为大学问家了,可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为了增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还专门到一所工人孤儿小学校,去专心致志地听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讲授“昆虫和花卉”,而且边听边记,课后还向那位老师问这问那。我们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的习惯,甚至觉得问别人是难堪的事,不好意思。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以后,对还不甚明白的问题就要去问别人,包括问比自己差的或比自己年级低的人。 ☚ 勇于开拓 自知之明 ☛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语出《论语·公冶长》。原句为“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文也。’”子贡,孔子的学生,名,湍木赐,卫人,72贤之一;小孔子31岁,以口才著称;孔文子,卫国大夫,名圉。不耻,不以为耻。指为了学到东西,丰富自己,乐于向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虚心学习,并不以为耻辱。 ☚ 太平清领书 历山书院 ☛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be modest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 deign to ask sb below oneself;not be ashamed to ask of one’s inferior; not be above asking questions; not be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common people (/people below/one’s subordinates); not mind seeking advice from the rank and file; not think it beneath oneself to get the opinions of one’s subordinates; stoop to ask advice from the common run of people 不耻下问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or seek advice)from people below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one’s subordinates, not to be ashamed to ask from common people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解义】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认为是耻辱。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向比自己身分低的或学问差的人请教,不以为可耻。比喻谦虚好学。《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春秋时代的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别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谦虚好学。《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释义】指能向比自己学问和地位低的人学习,不把这当作可耻的事。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学识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老残游记》七回:“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格式 会意式。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认为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可耻辱的。形容谦虚好学,虚心求教。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主动向学问不如自己,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不认为这样做是有失体面的。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解释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下问为耻。形容虚心求教。下: 指地位低或学识少的人。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学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好学。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解义】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认为是耻辱。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耻: 这里是“认为羞耻”的意思。虚心的人能够向学识、地位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并不认为这是羞耻的。指人谦虚好学,心胸宽广。《老残游记》七回:“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不耻下问bu chi xia wen不耻:不以为可耻。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识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 不耻下问 从善如流bù chǐ xià wèn;cóng shàn rú liú下:指学问、地位、年龄等低于自己的人;从善:指接受意见;流:喻快速。形容为人谦虚,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乐于接受意见并迅速改正。苏宗仁、王慧秋《梅兰芳从善如流》:“梅兰芳~的精神,梨园界无不钦佩。” 平易近人 不耻下问píng yì jìn rén;bù chǐ xià wèn形容态度谦逊,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并且肯于向学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王维《一月八日的思念》:“这时,我一点也不紧张了,我被总理那种~的精神所感染,所溶化了。” 虚怀若谷 不耻下问xū huái ruò gǔ;bù chǐ xià wèn虚怀:谦虚的胸怀;谷: 山谷,喻坦荡;下:指地位、水平不如自己的人。形容十分谦虚,肯向地位、水平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谭伯鲁《两位艺术大师的合作》:“梅兰芳对这位在京剧上没有一定‘资历’和‘辈分’的艺术大师,破格聘为总导演,~的风度,在京剧史上也是前所罕见的。”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不耻:不以……为羞耻。问:请教。不以向学问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并不是丢脸的事。《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述宾〕 不以向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黎静《彭大将军》:“……从他认定要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之后,以最大的毅力坚持自学,~,持之以恒,读了不少的书。”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i耻:耻辱。即不认为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广泛求教,虚心好学。《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