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结盟国家组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结盟国家组织 不结盟国家组织又称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权利而成立的松散国际组织,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在东西方集团之间保持和平中立,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不结盟国家组织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亚非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的召开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力量。处在东西方两大集团夹缝中生存的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产生了不结盟的思想。1956年7月20日,南斯拉夫、埃及、印度3国领导人铁托、纳塞尔和尼赫鲁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了政治会谈,就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的团结合作进行磋商。1961年6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确定了不结盟国家的标准,即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始终不渝地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不允许大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同年9月,有25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关于战争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会议表示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要求撤出一切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消除核战争的威胁,消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强调只有根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和平共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核战争的唯一办法。不结盟运动兴起以来,影响不断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加入了不结盟国家组织。到1986年,成员国已发展到101国。不结盟国家组织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的章程,但定期召开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外长会议以及协调局会议等。到1986年,不结盟国家举行了8届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和8届外长会议。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国家组织日益明确地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目标,并把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放在愈益突出的位置。1986年在哈雷拉召开的第八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和《经济宣言》。《政治宣言》要求大国停止军备竞赛,谴责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支持孔塔多拉集团和利马集团为实现中美洲和平而做的努力,呼吁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和阿富汗,谴责以色列奉行的侵略扩张政策,主张公正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经济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调整国际经济关系,重视粮食和农业问题,合理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中国同不结盟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 不结盟原则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