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指喉以下气管、支气管病变所引起的呼吸困难而言。多由异物、肿物、痉挛等引致的梗阻造成的。特点为呼出性或兼有吸入性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可致窒息、呼吸性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治疗:依病情而定,较轻者吸氧、解除梗阻,针对病因施治;危重者,立即气管切开、解除梗阻、清除积存于呼吸道的分泌物,并要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等。
下呼吸道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呼吸困难是指喉以下气管、支气管的病变所引起的呼吸困难,其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如支气管哮喘; 或吸气和呼气兼有的呼吸困难。此点与以吸气为主的典型上呼吸道喉梗阻所致者有所不同。
人体正常呼吸运动是受呼吸中枢的调节,而同时又接受外周传入冲动、化学感受器和大脑皮层的调节。机体的呼吸基本机能要依靠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呼吸道的通畅、肺血循环和肺泡气体交换机能的完整,任何环节发生障碍都会造成呼吸功能紊乱。气道阻塞会使肺泡通气量不足,氧吸收减少,肺泡中二氧化碳潴留,肺静脉与主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动脉血缺氧,可引起各组织缺氧,酸性中间产物积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早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影响机体化学感受器和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病人强力呼吸,鼻翼扇动,各辅助肌加强活动。若病情不改善,缺氧现象继续加重,可产生呼吸中枢神经细胞代谢障碍,能量供应减少,致使兴奋性下降,呼吸运动减弱。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细胞,达到所谓二氧化碳麻醉状态,呼吸活动进一步减弱,甚至使中脑桥脑的呼吸中枢也失去抑制调节,出现潮式呼吸。
早期缺氧的临床表现是心率加快,面色发青或苍白,动脉血氧饱和度<75%即出现紫绀,病人烦躁不安,进一步恶化,可出现神志昏迷或惊厥;当血氧饱和度<60%,可出现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供氧不足,威胁生命。二氧化碳潴留,病人表现多汗、皮肤潮红、结膜充血、烦躁不安,唾液、胃液分泌增加,严重时血压下降,面肌、臂肌跳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达55mmHg可出现紫绀,达到80mmHg时,可出现嗜睡、谵妄和昏迷。
严重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还可能导致血循环障碍,首先表现在肺小动脉痉挛,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增加右心负担; 另外,急性缺氧可反射性地引起心排血量增加,导致左心衰竭。循环系统紊乱,病人表现烦躁不安、肝脏肿大和心率增速。周围循环衰竭,可出现紫绀、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等症状。总之,呼吸困难加重导致血液生化紊乱和血循环紊乱,因而又使肺部病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下呼吸道呼吸困难发生的原因有三类:
❶中枢性原因。早期可出现无节律呼吸运动,晚期表现为呼吸抑制,例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小脑疝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
❷呼吸肌运动障碍。例如脑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根炎、高位颈椎外伤和胸部外伤等。
❸肺部器官病变。例如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气管肿瘤堵塞部分气管也可能有类似哮喘的症状,常易混淆和误诊。此外,支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炎、各型肺炎、支气管肺癌、纵隔脓肿、纵隔肿瘤、心力衰竭、肺水肿、肺不张等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及休克、创伤所发生的肺休克,乃是急性肺微循环障碍(即呼吸困难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其表现主要为肺微循环障碍性肺水肿。前二类若患者不伴喉肌瘫痪,开始时呼吸道尚能保持通畅,但随之伴有吞咽反射减退和吞咽困难等神经症状,潴留在下咽部的分泌物被吸入下呼吸道,影响气体交换。若伴有喉肌瘫痪,可同时出现喉梗阻,使呼吸困难加重。
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相应处理。一般处理包括清除呼吸道梗阻和给氧吸入。不仅要将口腔和下咽腔分泌物吸净,更重要的是用导管将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而且常须多次反复吸引。操作时不可损伤气管支气管粘膜。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常伴有继发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病人清醒时,应鼓励病人主动咳嗽,行深呼吸,变动体位,适当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针对血液生化检查,及时纠正酸中毒。
对下呼吸道呼吸困难,气管镜检查甚为重要,尤其是利用导光纤维气管镜检查能更有效而又准确地吸引分泌物和辨别各支气管内的病变和堵塞程度。遇有异物,应予取除。对可疑组织采取标本作病理检查。对良性肿瘤或肉芽组织进行切除、电灼、冷冻或其他治疗。给病人吸氧以前,必须首先清除下呼吸道的梗阻。纠正缺氧时,若病人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应给高浓度氧; 若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给氧必须慎重,配合通气措施如气管切开术等,给予呼吸兴奋剂,吸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氧。对呼吸困难综合征,多主张采用呼气终末正压呼吸给氧(PEEP)。
下呼吸道呼吸困难经过一般治疗无效或症状改善不能持久,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
❶重症呼吸衰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5mmHg,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0mmHg者,可作气管切开或插管,以免神志进一步陷入半昏迷或昏迷状态。
❷痰多而排出困难时。
❸呼吸表浅,有肺泡通气障碍者。手术后,可以减小呼吸阻力,减少死腔,便于反复吸引和给药。套管外加用橡皮套囊更可防止误吸,或进行人工控制呼吸加压给氧。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对于缓解喉梗阻的效果已被公认,对于下呼吸道呼吸困难患者如适应证选择恰当,也有良好效果。至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各有优缺点。气管插管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皮肤切口,适合于昏迷病人作为短时期过渡观察。但插管留置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为2~3日,又难被清醒病人所接受,应当根据病情考虑。对年龄幼小、过敏体质、估计短期内不能拔管者,应采用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极为重要,应有专人负责,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套管内结痂,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给予雾化吸入,注意全身营养。待病情稳定,恢复正常咳嗽和吞咽反射,肺功能恢复正常后,即可拔除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