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高宗龙朔年间(661~663),上官为宰相,独持国政。一次秋日凌晨,他与百官一起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即兴创作吟诵了这首诗。此诗词安气雅,意度舒详,体现出太平宰相包揽天下万物的胸襟抱负,可视为盛唐气象的先河。 四句诗自然流泻涌出,所写皆为动态。“脉(mo)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广川”指洛水,首句为广阔无边的动境,二句回视个人,“长洲”指洛堤。广漠的洛水脉脉含情长逝与堤上徐辔蠕动的个人是一致的。三句“鹊飞山月曙”,鹊飞与月曙统一为相互关联的动境是奇笔。远近大小虚实糅合,全篇俱如此。末句“蝉噪野风秋”,清晨最喧闹的秋蝉乘风深入季节。全写动态而潇洒地凝结为无边宁帖、和谐的静境。单纯之美的诗意油然而生。恬淡中的浓烈,平静中的躁动,唐人高处之一。 歌德认为画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的果实……”《入朝洛堤步月》中,处处可见诗人融于自然又全力改造组装自然的痕迹。按歌德的说法,这“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平庸者难臻此境。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上官仪是唐初以“绮错婉媚”著名的诗人。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诗坛上的一派,被号为“上官体”。这首诗虽不代表这一“体”,但却是即景抒情,不假雕饰的佳作。此诗写作地点,是东都洛阳。时间约在高宗显庆二年(657)到麟德元年(644)的七年间。当时上官仪担任着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宏文馆学士,实际上掌握着朝政。上朝的地点,应该是上阳宫。上阳宫南临洛水,无论住在东城或南城的官员,要上朝都需要走一段洛堤,而且要经过天津桥为主的三桥倚托的两条沙洲。这就是首二句的具体背景。作者在天未明前,骑马去上朝,到了洛水边,脉脉地注视着宽阔的流水,缓缓地经过两条沙洲,然后沿洛堤西行。他是如此从容不迫!这时,也许他在想着什么,诗没有说,不能臆断。“历长洲”三字,仍写出了马行之慢,如果快,就不会留意到“洲”之“长”,甚至感不到“洲”之存在。问题是:既然不着急,何必如此早起?答复是:惟其起身早,才能不着急。说明“上朝”一事,在他精神上的分量!宁可以早些再早些,决不可以匆促!于是才有“步月”的闲情逸致。而“鹊飞”,“山月”,带来晓色,“蝉噪”,“野风”,引出“秋”凉。有见,有闻,有感觉。这些景物不经意地联接起来,就造成了一种气氛,一种境界,因而受到历代评论家的高度赞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