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昌吉市
对外开放城市——昌吉市,原为昌吉县,是新疆设治较早的县之一。汉代属西域都护府,隋唐隶北庭大都护府,宋元属回鹘五城之一,明代到清初为游牧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筑宁边城设巡检,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县治。隶属直隶州。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1983年撤县设市。总面积7 963平方公里。
辖8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3个国有农牧场、64个行政村。辖区内有兵团农六师师部及其4个团场和自治区、自治州属企业单位。1995年全市总人口31.01万人,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 22万人,占23. 3%;城市人口17. 25万人,占55.6%;农村人口13.76万人,占44.4%;农村劳动力4. 3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 03‰,是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 (市)。
有可耕地7万公顷,已耕地4.2万公顷,农村人均耕地6. 5亩,草场58万公顷,林地4万公顷,养殖水面1 000公顷。有发源于天山北麓的头屯河、三屯河等主要河流,地表水年径流量5.89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 1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为4. 94万千瓦;冰川面积60余平方公里,冰川储水量19. 88亿立方米。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储量50亿吨,石灰石储量2 231万吨,铁储量394万吨。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熊、鹿、黄羊、雪豹、雪鸡等。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贝母、雪莲、党参、阿魏、麻黄、枸杞、甘草等100余种。
旅游资源中,自然景点有庙尔沟风景区、青格达湖水上乐园等; 古迹有昌吉古城、古寺庙、古岩画等。
昌吉市是新疆经济较发达城市之一,主要经济指标都位居自治区县 (市) 前列。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18. 17亿元;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农业总产值13. 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78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8.02亿元,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219元。
农业以粮油、甜菜、瓜果蔬菜为主,并已形成相当规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第二大西甜瓜制种基地,自治区瓜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基地。1995年粮食播种面积1.86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万公顷。粮食总产10.8万吨,平均亩产387公斤,是自治区粮食高产县 (市)之一,人均粮食产量414.5公斤;油粒总产1. 5万吨,平均亩产225. 6公斤,人均油料产量57. 6公斤;甜菜总产12. 61吨,平均亩产3. 27吨,名列自治区前茅,人均甜菜产量483.8公斤;蔬菜总产28. 63万吨; 果用瓜总产11万吨。牲畜存栏37. 43万头,肉类总产8 800吨; 鱼类水产品总产5 866吨。
地方工业已基本形成以煤炭、机电、建材、化工、造纸、食品、粮油加工等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商业也迅速发展,新建成的 “亚中商城”建筑面积6. 86万平方米,是西北和新疆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之一。
昌吉市由于靠近自治区首府,位于北疆交通要冲,具有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运输的优势。邮电通讯基本现代化,全市拥有万门程控电话。农业生产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建有水库8座,库容3 897万立方米,机电井937眼,灌溉渠道2 01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 79万公顷。农村年用电量3 298万千瓦小时。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06万千瓦,农牧业机械化曾荣获全国“铁牛杯奖”。
近年来先后获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和全国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模范”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