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军

三军sānjūn

━━ 原指古代上、中、下或左、中、右三支军队,后泛指整个军队。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九虎   下濑 ☛

三军

周制,诸侯大国有上、中、下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公羊传·襄公十一年》:“秦,王正月,作三军。三军者何,三卿也。”

三军sān jūn

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楚设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军队(9)。《季梁谏追楚师》:我张吾三军。——我们扩大三军。《李陵答苏武书》: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使得三军将士视死如归。《诸葛亮前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应当鼓励和率领全军。

三军

❶ 周代天子设六军,诸侯之大国设三军。《左传·襄公十四年》:“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可也。”
❷ 军队的统称。《论语·子罕》:“~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北定中原。”

军队

军队

军(军马;军伍;军师;军戎;军班;三~;大~;骑~;空~) 旅(军旅) 兵(兵马;兵戈;兵师;兵旅;兵队;兵众;甲兵;鹤兵;步~;工~) 伍(士伍;队伍;行伍;部伍;褚伍;戎伍;尺竹伍符) 师(师众;师徒;兴~)武装(~力量) 人马 卒乘 行列行阵 行陈 车革 居曲 部曲 麾旌 麾旆 麾斾 鹤仗 毒帜 营马 戎行 戎马 戎骖
古代的军事集合体:军团
军队的统称:部(部队) 军旅 云旅
军旅,部伍:云队
军队,军事:戎轩
军队,士兵:武卒
行伍,军队:戎戍
士兵,军队:兵戎 兵甲
与军队有关的:戎(~事) 兵(~务;~器)
军队各部:诸校
整个军队:全军
全部军队:六师
全军中除主力部队以外的部分军队:偏师
军队的前列:
军队的前导:军导
京师的军队:中军(~宝账)
先头部队:前锋(前锋军) 前军 前阵 前驱 驱先
先头部队,先行者:前茅
先锋,先头部队:头哨
作战的先头部队:头阵
军队作战时在正面部队两侧的部队:两翼
作战时部队的两翼:侧翼 翼侧
一个队形的左侧或右侧:翼(右~;两~;轻~)
后续部队:后军
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殿军
行军时居于尾部者:后殿
居后续进的部队:后继 踵军 后军 后系

另见:士兵 队伍 军容 军营 军帐 保卫 守卫 防守 作战

☚ 军队   各种军队 ☛

三军sān jūn

❶军队的统称。古时国军分左中右或上中下或步车骑三军,故称。《论语·子罕》:“~~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❷指国中设立的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左传·襄公十一年》:“季武子将作~~。”

三军

❶周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鲁、吴等国也设上、中、下三军。
❷军队的通称。《荀子·强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
❸步、车、骑三军。《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
❹壮男、壮女、老弱三军。《商君书·兵守》:“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作战,壮女防守,老弱输送食物。

三军

三军

大国的军队建制,12500人为一军,三军为37500人。《周礼·夏官司马》: “凡制军: 12500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 撒的赤千户翼   三大营 ☛

三军

❶周代军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一军为12500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鲁、吴等国也设上、中、下三军。
❷军队的通称。 《荀子·强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
❸步、车、骑三军。《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
❹壮男、壮女、老弱三军。《商君书·兵守》:“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作战,壮女防守,老弱输送食物。

三军

the three armed forces—the army,navy and air force

三军

the three armed services (army,navy and air force)
~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诗《长征》) The three armies march on,each face glowing.(Mao Zedong’s poem The Long March)

三军

楚国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的国家常备军。《左传》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随时,斗伯比对武王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宣公十二年,“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三军即左军、中军、右军。主要由王室成员及贵族组成。以中军为主要战斗力量,其次为左军、右军。将中军者统帅三军。《左传》成公十六年载苗贲皇对晋侯透露楚国的兵力布置时说:“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周、晋等国三军排列的顺序为中、右、左,或中、上、下,右军先于左军。而楚国排列为中、左、右,以左军先于右军。楚国三军平时驻于国都,战时出兵征战。楚王为三军最高指挥,出征时各军则分别由高级官吏令尹、司马、左尹、右尹等率领,楚王有时也亲自率领三军或其中一军出征。《左传》宣公十二年,“楚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春秋早中期,较大的诸侯国皆仿周制作三军,如晋国、齐国、吴国等,较小的诸侯国则只有二军。

三军

❶古代周制,诸侯大国设上、中、下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通称军队。

❷古代又指步、车、骑三军。

三军

❶周制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每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又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晋有上军、中军、下军;楚设中军、左军、右军;齐、鲁、吴也置上、中、下三军。三军之中以中军将作为统帅。郑玄云: “大国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❷《商君书·兵守》言守城之法:“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

三军

(1)春秋时列国车兵多设有上中下三军,约有战车千乘,士兵三万人。参见“军”。(2)泛指全部军旅。《左传·宣公十二年》:“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