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元sān yuán

❶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之始,故称三元。潘孟阳《元日和布泽》:流辉沾万物,布泽在三元。
❷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的合称。卢拱《中元日观法事》: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❸指三元宫。道教谓元始天尊居处。亦指道观。吴筠《游仙》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二景神光秘,三元宝箓饶。
❹指天、地、人。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❺指日、月、星。吕岩《七言》之三十一:天纲运转三元净,地脉通来万物生。

三元

三元

道教名词。一指天、地、水,《云笈七籤》 :“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一指日、月、星及三者之神名,《黄庭内景经》 :“上睹三元如连珠”,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日,月,星也。”又指三丹田,《周易参同契》 :“含养精神,通德三元”,俞琰注:“三元,上中下之三田也。”三元又指人体内的精、气、神,《悟真篇》 :“四象化行全籍土,三元八卦岂离壬”,董德宁注曰:“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之三物也。”三元在道教仪式中又有三元节、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北周庾信《庾子山集·道士步虚词》:“三元随建节,八景逐迥舆”。又:“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复开”。北周无名氏《金章太空章》 :“帝遣徘徊辇,三元降绿軿”。

☚ 三徒   三有 ☛

三元sān yuán

❶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卢拱《中元日观法事》:“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❷指天、地、人。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三元

三元sānyuán

━━ 指日、月、星。唐·吕岩《七言》诗:“天网连转三元净,地脉通来万物生。”另见128、850页“三元”条。

☚ 一轮   小蟾 ☛

三元

三元sānyuán

━━ 唐人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分别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唐·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亦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日乃年、月、日之始。故称。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诗:“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另见14、850页“三元”条。

☚ 三巳   三五 ☛

三元

三元sānyuán

━━ 指道观。道教说玉清天有三元宫,是元始天尊住处。故以之借指道观。唐·吴筠《游仙》诗:“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另见14、128页“三元”条。

☚ 三千   三车 ☛
三元0159番茄。中原官话。河南确山。

三元

(一) 道家语。指天、地、水。《云芨七签》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全唐诗》六一四皮日休《润卿遗青䭀饭兼之一绝聊用答谢》:“传得三元䭀饭名, 大宛闻说有仙卿。”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十五《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二) 道家谓玉清天有三元宫,元始天尊所居。北周庾信《庾子山集》三《奉和阐弘二教应诏》:“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复开。”《全唐诗补逸》一武则天《游仙篇》:“宿志慕三元,翘心祈五色。”《全唐诗》六三三司空图《步虚》:“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三) 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始,故第一甲子为上元甲子,第二甲子为中元甲子,第三甲子为下元甲子,合称“三元甲子”,简称“三元”。《全唐诗》 四一○元稹《景申秋八首》之五:“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 (四) 科举考试称解试 (乡试) 第一为解元,称省试 (会试) 第一为会元,称殿试 (廷试) 第一为状元,合称三元。宋赵升《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 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 《明史·选举志二》:“三试第一,士人艳称为三元。”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一) > 三垣 > 三元
三元  sānyuán

同“三垣”。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圖籙法器 > 三元
三元  sānyuán

道教名詞。元,道教指萬物之原,亦稱玄、一,亦指道、指炁。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三之。所指頗廣,於空際指日、月、星,亦稱三光、三玄;於仙界指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人體亦一小宇宙,故有精、氣、神三元,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元;衆神諸尊俱有所居,故有三元宫、三元府……。又或相應相配,謂天官生於正月十五,地官生於七月十五,水官生於十月十五,故道士有三元齋,俗人有三元節:日、月、星分配火、水、土,亦應人體精、氣、神;術數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第一甲子爲上元,第二甲子爲中元,第三甲子爲下元。此皆三元之意。《黄庭内景經·上覩》:“上覩三元如連珠,落落明景照九隅。”梁丘子注:“三元,謂三光之元,曰日月星也。”《參同契》下:“含養精神,通德三元。”俞琰注:“三元,上中下之三田也。”宋·張伯端《悟真篇》卷上:“四象化行全籍土,三元八卦豈離壬。”董德寧注:“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爲日月星之三光,在地爲水火土之三要,在人爲精氣神之三物也。”《雲笈七籤》卷五十六:“夫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明·歸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廟記》:“按: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爲三元,能爲人賜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稱焉。”參見本類“三官”。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三辰 > 三元
三元  sānyuàn

即三辰。

三元sān yuán

旧时账簿业谓一种稍小的无格帐簿。《切口·账簿业》:“三元: 略小十市大。”参“市大”条。

三元sān yuán

❶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此日为年月日之始,故称。王俭《谅暗亲奉烝尝议》:“~~告始,则朝会万国。”
❷指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卢拱《中元日观法事》:“四孟逢秋序,~~得气中。”
❸指天、地、人。王昌龄《夏月花蕚楼酺宴应制》:“土德~~正,尧心万国同。”
❹指日、月、星。吕岩《七言》:“天纲运转~~净,地脉通来万物生。”

三元

指头、腹、足三处。《千金方》卷二十八: “头腹足为三元也。”

三元

科举考试用语。指在科举三级考试中列首名者。唐又称三头,即州县解送居首者解头(解元)、礼部试登第居首者状头(状元)、制科博学宏词居首者敕头。宋指解试(乡试)第一名解元、省试(礼部试)第一名省元、殿试第一名状元。明清指乡试、会试、殿试名列第一的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乃科场之佳话,然人数甚少。据清人考证,唐以后连中三元者仅十余人,如宋之王曾,明之商辂,清乾隆间之钱棨、嘉庆间之陈继昌。又,明有以殿试前三名为三元者。

三元

❶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❷指天、地、水。
❸术数家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
❹指日、月、星。
❺阴历正月初一。
❻指天、地、人。即“三才”。
❼指头、腹、足三处。《千金方·卷二十八》: “头腹足为三元也”。

三元

三元

明、清时选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试的第1名为解元、会元、状元,故称3元。《清史稿·选举志三》:“天子亲策于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3人,曰状、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乡试第一曰解元,会试第一曰会员。”

☚ 三考   三选 ☛
三元

三元

科举考试用语,指在科举三级考试中的第一名。宋代解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省试第一名称省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故宋代称解元、省元和状元为三元。明、清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故明清时称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连中三元乃科场中之佳话,然人数甚少,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称:“即如三元,……自唐至今计有十三人,所传者惟宋之王曾、明之商辂而已。”

☚ 进士   状元 ☛

三元

三元

参见 “三官”。

☚ 三官   三官大帝 ☛
三元

三元

中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 十五为下元节。此习俗来源于道教。汉代道教的重要流派五斗米道把天、地、人称为 “三官”,后来道家把“三元”和 “三官” 分别以时日相配,认为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 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 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天官可以赐福,地官可以赦罪,水官可以解厄。古时宫廷和民间均较重视这三个节日。参见 “上元”、“中元”、“下元” 条。

☚ 上元   元宵 ☛

三元

❶旧时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❷农历正月初一日,因这一天为年、月、日之始,故称三元。
❸科举考试时,乡试、会试、殿试之第一名称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❹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
❺术数家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
❻指天、地、人,即三才。

三元

三元

道教名词,含义甚丰。
❶指“三官”。道教所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东汉时,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鲁的五斗米道,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之姓名说谢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后道教又以三官配三元,谓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旧时各地有三元节之称,节日与上述斋期相同。
❷指天、地、水。《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❸指日、月、星,并以之作为日、月、星之神的总称。《黄庭内景经》:“上睹三元如连珠。”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日、月、星也。”
❹指三丹田。《周易参同契》下:“含养精神,通德三元。”俞琐注:“三元,上中下之三田也。”
❺指精、气、神。《悟真篇》卷上:“四象化行全籍土,三元八卦岂离壬。”董德宁注:“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之三物也。”“陈撄宁《黄庭经》讲义:“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
❻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始。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晋书·苻坚载记下》:“从上元八皇起,至中元,穷于下元,天地一变,尽三元而止。”

☚ 道教圣地   三宝 ☛
三元

三元

又称“三元大帝”、“三元真君”,据壮族巫师说是梅山教派之祖。简称唐、葛、周,真名是唐道相、葛定志、周护正。关于三元的来历,师公唱本《唱三元》及桂西、桂北的一些县志都有记载,例如《河池县志》载:“黄帝时有民家者,姓公孙名侃,夫妻二人,生下一女,名叫旮旯(壮语‘达荡’),年方十六,嫁与唐巫为妻。一年,生下一子,取名道相。巫命终,再嫁葛文扬,一年,生下一子,取名定志。葛命终,此时旮旯年方十八,再携二子改嫁于周远方,等一年,又生一子,取名护正。年余后,远方又死。旮旯家道贫寒,每日携三子到梅山砍柴为生。山上有一梅山院古寺,旮旯每日将三子寄于寺内,圣僧见此苦情,答应代她抚养。四五年后,旮旯命终,圣僧将三兄弟抚养成人,每日教他们以尸(即‘师’)公。一次,适遇皇太后被邪侵入体内,无法医治,出皇榜找人驱邪。圣僧闻之,命三兄弟前往驱邪,他们去跳了一夜‘尸公’,果见特效,太后邪退如常,皇帝便封三兄弟为‘三真君’。不久,圣僧死,三人便在梅山附近招徒习教,后三兄弟同年同月同日死去。”

☚ 贺县南乡壮族祖先神   三十六神七十二相 ☛
三元

三元

瑶族俗信宗教之神。即唐、葛、周三相的统称。源于早期天师道 (又称“五斗米道”)。旧时瑶家幻想借助神灵及其法术来制服人们想像中作恶的人鬼和自然鬼,故凡生产、生活、丧葬、祭祀等活动,皆请三元等神灵降坛显灵。如砍山时,祈三元镇住各种山鬼、树鬼和死伤鬼等; 发生疫病时,祈三元驱赶各种瘟鬼; 修建房屋时,祈三元赶跑各种害人鬼; 村老为族人举行迁离村庄仪式时,请三元打开庄门,让迁离户的祖灵及生魂离开山寨;男子举行“度戒”仪式时,悬挂“三元” 神像等等。为山瑶原始宗教与道教结合的产物。

☚ 三王   三元教 ☛

三元san yuan

❶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seventh and tenth lunar months called respectively Shangyuan,Zhongyuan and Xiayuan
❷lunar New Year’s Day
❸(unde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the one who comes out first successively in the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capital,the national capital and the palace,winning titles of Jieyuan,Huiyuan and Zhuangyuan

三元san yuan

15th day of the first,seventh and tenth lunar month called respectively Shangyuan,Zhongyuan and Xiayuan; lunar New Year’s Day; the one who comes out first successively in the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capital,the national capital and the palace,winning titles of Xieyuan,Huiyuan and Zhuangyuan

三元

宋代称连中解元省元与状元者为三元;明清时称连中解元、会元、状元者为三元。科举时代三元之人数极少,清乾隆辛丑科有三元钱棨。

三元

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名。终宋之世连中三元者,仅四人(《朝野杂记》甲集卷13《国朝三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