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侠五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长篇小说。原名《忠烈侠义传》,1879年出版。清人据单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改编。一百二十回。后经俞樾修订,删去第一回“狸猫换太子”,重新写过,改名《七侠五义》。前半部写包拯断案及侠客义士助他除暴安良,后半部写七侠与五义之间往来纠葛以及他们如何翦除襄阳王及其党羽。作品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残暴有所反映,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并有浓厚因果报应色彩。在艺术上人物众多而各有面目,头绪纷繁而条理清晰,情节波澜起伏,语言流利畅达。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本等。 ☚ 儿女英雄传 七侠五义 ☛ 《三侠五义》三侠五义
清光绪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活字本《三侠五义》正文书影 清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三侠五义》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忠烈侠义传》,又名《龙图耳录》、《七侠五义》、《龙图公案》、《包公案》、《侠义传》。一百二十回。题“石玉昆述”。石玉昆系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说书艺人,在北京以唱单弦轰动一时,而尤以《龙图公案》(《三侠五义》前身)最为有名。成书于清光绪初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活字本,藏天津图书馆;清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藏天津图书馆;清光绪九年(1883)文雅斋覆印本;清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亚东图书馆排印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北京聚珍堂活字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抄本及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白话公案侠义小说选刊”排印北京聚珍堂活字本,199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排印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 北宋真宗年间,皇妃李氏、刘氏皆有身孕,天子下谕: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皇后。刘妃为争宠,与总管太监郭槐密谋加害李妃。不久,李妃生下一子,郭槐勾结产婆以狸猫换下李妃所生太子。真宗皇帝见后大怒,将李妃贬入冷宫。刘妃身边的宫女寇珠冒死救出太子,交与太监陈琳。陈琳设法将太子携出宫外,交与八贤王抚养。八贤王对外谎称其为三世子,这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真宗皇帝见到八贤王的三世子后,异常喜爱,将其立为太子。后刘妃处死寇珠,而李妃则被救出宫外,隐居于陈州。 江南庐州府合肥县包家村有位包员外,年近五十又生三子包拯。包拯十六岁中生员,继中乡魁,进京会试,途中结识南侠展昭。会试得中进士,任为凤阳府定远县知县。包公到任后审理了图财害命案、通奸杀人案、乌盆冤案等多起案件,名声大振,但为上司所妒而被罢官。这时皇宫中闹鬼,天子梦中出现一人,醒来后画出命人寻访,众人按龙图所示找到包公。包公入宫镇妖,仁宗大悦,封其为开封府尹,继而加封为龙图阁大学士。时智士公孙策和勇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也相继投奔包公,辅佐其成就大事。 是年陈州大旱,颗粒无收,太师庞吉之子庞昱奉命去陈州放赈,但他强抢民女、搜刮地皮,激起民怨。 天子命包公为钦差大臣前往陈州查赈,临行前制龙头、虎头、狗头三铡。 途中在公孙策和展昭的协助下,擒获了庞昱派来刺杀包公的刺客,并查清了庞昱在陈州所犯的大罪,刀铡庞昱,又秉公放赈,民心大快。 归途中遇到避难于此的仁宗皇帝生母李妃,假作母子护送回京,使之于与仁宗相认。 天子命包公审理此案。 他设巧计夜审郭槐,终得招认,“狸猫换太子”一案真相大白。 刘妃畏罪而死,李后还宫,天子加封包公为首相。 南侠展昭因护卫包公有功,被封为四品带刀护卫,并称之为“御猫”。 天子一句戏言“御猫”,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陷空岛有五位义士,人称“五鼠”,五弟锦毛鼠白玉堂认为“御猫”这一称呼侮辱了他们兄弟五人,决定进京去找展昭较量。途中遇到赶考举子颜查散,结为金兰。到京后,白玉堂先于包公处寄柬留刀,又闯入皇宫,演出内苑杀人、宫墙题诗、盗取三宝等许多大案。其余“四鼠”也陆续至京。 白玉堂盗得三宝后,留书让展昭来取,然后回到陷空岛。展昭只身前往,在岛落入翻板陷坑中,被白玉堂关入通天窟,窟中高悬一块“气死猫”的牌匾。丁兆惠得知后前来援助,救出展昭,合力取回三宝。这时,卢方三兄弟也赶到,生擒白玉堂,将其解送回京。白玉堂悔悟后,被天子封为补授四品带刀护卫。 翻江鼠蒋平在外出寻找韩彰的途中,遇北侠欧阳春与丁氏兄弟,众英雄大战邓家堡,生擒采花淫贼花冲,押解东京正法,为民除害。韩彰亦归附受封,“五鼠”兄弟和好如初。 北侠欧阳春游杭州,正值杭州新任太守倪继祖微服私访,被霸王庄庄主马强关入地牢。北侠在智化、沈仲元、艾虎等众兄弟的帮助下,救出太守,配合官军,大战霸王庄,生擒马强。马强倚仗其叔马朝贤在宫中为官,反告家中财物被抢。大理寺倪继祖、白玉堂奉命赴杭捉拿欧阳春。众英雄设计,由智化、丁兆惠、艾虎三人盗出宫中宝物珍珠九龙冠,放到马强家的佛楼上,再去开封府揭露马朝贤叔侄暗通襄阳王,盗走珠冠想造反。大理寺三堂会审,马强一一招认,案情大白天下。马氏叔侄被斩,倪继祖官复原职。 洪泽湖连年水灾,但治水劳而无功,天子想命人去巡视。包公推荐颜查散,天子准之。颜查散奉旨到洪泽湖稽查水情,兼理河工民情。临行前,他向包公要了白玉堂和公孙策二人协办此事。白玉堂和蒋平联手平定了由襄阳王指使抢劫民财的水怪一伙。颜查散又用毛家父子的建议,治好了洪水。天子为防襄阳王造反,仍派颜查散一行人先行探访。襄阳王将造反的盟书藏于冲霄楼上。冲霄楼机关重重,白玉堂两次探查,皆无功而返。这时,襄阳王派邓车将颜查散的官印盗去,这可激怒了白玉堂,他决定再闯冲霄楼,盗取盟书,不想失手落入铜网阵中,利刃弓箭穿身而亡,尸骨被埋于五峰岭。当得知官印被沉入洞庭湖逆水泉后,蒋平冒死潜入急流之中,捞回了印信。穿山鼠徐庆求展昭同他一起去五峰岭盗回白玉堂遗骨,不想双双被擒。蒋平、丁兆惠夜闯军山,救出徐庆,盗回白玉堂骨殖。这时,欧阳春、智化闻讯前来助阵,他们到襄阳王那里假意投降,取得钟雄信任,结拜为异姓兄弟,后力劝钟雄归顺朝廷。而后,众英雄齐赴襄阳讨逆。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小说。清石玉昆撰。一百二十回。玉昆字振之,天津人。约生活在道光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据唱本《包公案》改编成书。光绪五年(1879)后经俞樾修订,删去第一回“狸猫换太子”,并“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在已有南侠、北侠、双侠四人外,加上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补成七人,曾改名《七侠五义》。前半部描写包拯在侠义之士辅助下审案平冤、“除暴安良”故事,后半部描写翦除襄阳王党羽及七侠五鼠间纠葛。书中 “平冤狱”、 “铡庞昱”、“除蕃王”等描写,揭示清代现实社会黑暗,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清官形象,反映出人民的愿望。情节曲折,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具有浓厚平话色彩。然亦杂有忠于统治阶级、维护封建道德、宣扬因果报应等消极思想。有光绪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活字本、亚东图书馆本。解放后有广东、安徽、豫章等出版社铅印本。 三侠五义 328 三侠五义近代长篇小说,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原系石玉昆说唱的底本,经后人整理而成,署“石玉昆述”,序云“问竹主人原藏,入迷道人编订”,皆不详何人。初名《忠烈侠义传》,又名《七侠五义》。全书120回,演述宋朝清官包拯断案审狱,众义士协助官府除暴安良的故事。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些愿望,但基本倾向是“帮助政府”维护其统治;艺术上保留了说话艺术明快、通俗的特色,较富生活气息,鲁迅称其为“固平民文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者也”。影响十分广泛,仿作续作颇多。 ☚ 古文辞类纂 儿女英雄传 ☛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sanxia wuyi近代小说,署石玉昆述。石玉昆(约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著名说书艺人。小说原名《忠烈侠义传》,共120回。是在说书人石玉昆的唱本《龙图公案》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1897年出版。后经俞樾删订,改名《七侠五义》。小说内容大体分为两部分,前面写包公断案及在侠客协助下除暴安良的故事,后面写众侠客义士帮助朝廷剪除襄阳王及其党羽的故事。小说中的包拯是一个既忠于皇帝又为民除害的“清官”,“三侠”、“五义”忠君爱民,行侠尚义。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但也表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艺术上,情节惊险曲折,“三侠”、“五义”各自有鲜明的人物个性,语言生动、明快。小说问世后十分流行,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 ☚ 曾朴 海上花列传 ☛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一名《七侠五义》。曲艺传统曲目,长篇。现流行之小说《三侠五义》系据清咸丰时说书艺人石玉昆的底本《龙图公案》改编,清俞樾又据此删改,以书中已有四侠,再加智化、沈仲元、艾虎为七侠,改名《七侠五义》。又有《小五义》和《续小五义》,清人作,系 《三侠五义》 的续集。许多戏曲剧目如 《打龙袍》、《铜网阵》、《狸猫换太子》等,均取材于此。 ☚ 大唐秦王词话 大双蝴蝶 ☛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Sanxiawuyi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小说。根据清代说书艺人石玉昆的说唱脚本《包公案》加工改编而成。作者为清代的无名氏。后清代的俞樾又将《三侠五义》加以修订,改名《七侠五义》。小说前半部以众侠辅佐包公办案为主要内容。包公在定远县知县任上,接连审结吴良、皮熊杀人案和张别古乌盆案,名声大振,但触犯上司,受到革职处分。仁宗因梦将他封为开封府尹,后又加封龙图阁大学士,前往陈州查赈,将罪恶昭著的太师庞吉之子庞昱就地处死。返京途中,又遇见流落民间的李妃,在狄娘娘的帮助下,使仁宗母子相认。后包公又为陷于冤狱的颜查散平反。小说后半部以众侠辅佐颜查散巡按襄阳为主要内容。其时洪泽湖发大水,包公举荐颜查散为巡按,扫除水盗,平定水土。因襄阳王反迹已露,包公又举荐颜查散巡按襄阳。颜查散在众侠辅助下,先是救得为襄阳王盟友所害的杭州太守,后又占取洞庭水寨,准备日后共破襄阳。《三侠五义》宣扬忠君思想,美化清官作用,这是小说的明显局限,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般民众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封建时代大多数人的政治理想。而且,小说在叙写之中,对于封建皇权统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清官和侠客的描写,则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清官的刚直不阿,侠客的热心救人,固然仍是为维护封建统治,但他们所体现的正义性也不能轻易抹煞。小说鲜明的思想倾向,写实与传奇并用的笔法,使得人物形象塑造褒贬分明,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是南侠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此外,小说情节安排既错落有致,枝节横生,又清晰连贯,首尾完整。语言粗犷诙谐,简练明快,鲜明地体现着民间说唱艺术的风格。 ☚ 隋唐演义 东周列国志 ☛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近代小说。原名《忠烈侠义传》,120回。署 “石玉昆述”。《三侠五义》所叙,是宋朝包拯审案断狱、安境保民,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小说大体分为两部分,前70回,主要写包公断案以及除庞昱、葛登云和为李太后伸冤等故事,其中穿插南侠封 “御猫”,五鼠闹东京,并归服朝廷受职等事情; 后50回,以颜昚敏为中心,写他在众侠客义士协助下,铲除马朝贤、马强、赵玉等诛强锄恶的故事。小说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官府大臣、为国立功结合起来,表现了宣扬忠义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侠客义士依附统治阶级中的正面人物,与奸邪势力对立,仗义除暴,为民伸冤,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某些愿望。小说明显地表达了人们对贤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具有一定的意义。书中宣扬了封建道德、因果报应等思想,应该受到批判。《三侠五义》是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影响十分广泛。《三侠五义》后来经愈樾增订,重写第一回,又因原书所写实际有四侠,加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所以今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两种版本流传。 ☚ 包公案 济公传 ☛ 三侠五义长篇小说。原名《忠烈侠义传》。一百二十回。清人据说书艺人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改编。叙宋朝包拯审案断狱、安境保民,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绘声状物,明快生动,写人述事,各具特色,为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后经俞樾修订,改写第一回,又以原书所写不只三侠,乃改名《七侠五义》。今有宝文堂1980年本。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近代小说。石玉昆编著。石玉昆,是咸丰、同治年间的著名说书艺人。根据其说唱包公戏《龙图公案》唱词记录整理为《龙图耳录》120回,后经问竹主人加以润色修改,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三侠指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惠,五义即五鼠,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近代学者俞樾认为该书第一回“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径”,参考了其他资料,将第一回重撰。又以三侠为基础,增加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七侠;原五鼠仍为五义,改名为《七侠五义》。现有两种版本流传,即《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续书有《小五义》、《续小五义》和《英雄小八义》等多种,通行本有多种标点排印本。其书内容是宋朝包拯审案安民,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该书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保留了宋元以来说话艺术的生动、明快、口语化的特点,能与情节的发展密切配合于人物、环境的描写,富于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 柳亚子 荡寇志 ☛ 三侠五义清石玉昆(详见《龙图耳录》)著。《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是清末著名的侠义小说。此书原为民间流传的评话,后经整理成一百二十回定本,于光绪五年 (1879)首次刻印。首署“石玉昆述”,而序则称问竹主人原藏,入迷道人编订。从此,此书广为流传,后经晚清俞樾修订,删改第一回,改名《七侠五义》,流传更广。此书是在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拯是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他不畏权势、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断案如神,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本书写包拯的各种断案故事,写他以忠诚感化豪客,如三侠五鼠等,众豪客都是行侠仗义的忠勇之士,他们辅助包拯除暴安良,扶危济贫,剪恶灭强。全书塑造了包拯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爱民如子的形象,反映了社会上的豪勇之士维护正义清除邪恶的忠勇侠义精神,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思想认识价值。该书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但是却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主要人物如南侠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性格鲜明,呼之欲出,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说语言粗犷诙谐,简炼明快,具有讲唱文学的特色。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较为著名的一部作品,在古代小说史上占有较重要的位置。《三侠五义》的版本较多,主要有清光绪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活字本、光绪八年(1882)活字本等。今本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赵景深校订本和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