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庐山风景名胜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庐山风景名胜区 三、庐山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九江市南,北邻长江,东滨鄱阳湖。庐山,《尚书·禹贡》称敷浅原,今紫霄峰尚存大字石刻“敷浅原”;《山海经》称南障山、天子都、天子障。《史记·河渠书》始载庐山之名:“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相传春秋周定王时,匡俗兄弟七人在此结庐隐居,故庐山别称匡山、匡庐。景区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以春和、夏凉、秋爽、冬寒为特点。年均温较近在咫尺的九江市低5.6℃,7月均温低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江南暮春,庐山桃李始华;长江中、下游盛夏,庐山正春意拂拂,为避暑胜地。庐山多雾,年均191雾日;3至5月,月均20雾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峰、石、云、林、泉、瀑,无不气象万千。秀、逸、高、峭、奇、幻之美融溶无痕,天成无边诗情画意,一派脱俗风范。康有为谓咏庐山“自太白、东坡以还,名士如鲫,佳句如林”。其实,且不说传为庐山诗开拓者晋僧慧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但言率先登庐山高峰,以庐山风景为吟咏对象的,恰是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鲍照、江淹等紧踵其迹,登临歌咏庐山自然之美。庐山诗,与中国山水诗派诞于同时;庐山“诗矿”蕴藏之丰,拥有名篇佳作之多,居全国名山之冠,皆当不争事实。历来拔萃人物,自司马迁,到毛泽东,都曾与庐山作心灵的交流,这种交流当然并非仅在于诗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深为庐山包孕无穷的文化内涵所心折。庐山的天赋美与文化内涵,同时得到不断深入开发,正是这片神奇土地特别迷人的奥秘所在。南唐昇元年间(937—942),在唐代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白鹿洞,建起我国最早的书院“庐山国学”,此后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皆曾来白鹿洞书院讲学,使这里一直是中国封建时期学术文化中心之一。庐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源地,有三大名寺、五大丛林,一度成为南方佛教中心。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专程来东林寺考察。宋陈舜俞著《庐山记》,记庐山地理形势、名胜古迹、佛寺道观、历史文物等。其中《十八贤传》一卷,为后世说东晋慧远等十八贤者立“白莲社”弘传净土信仰的主要根据。元揭傒斯所咏“庐山三百寺,何处扣层云”,摄录了其时庐山佛寺盛况。在近代,庐山还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景区建有中、英、法、美、俄、意、德、日等25国迥异风格的别墅940余栋,为国内名山所仅见。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庐山考察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著《冰期之庐山》,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景区森林荫郁,植被丰富,先后于含鄱口北面山谷建成中国南北植物驯化基地庐山植物园,于山麓建立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为庐山增添了现代科学内涵。特产有庐山云雾茶,庐山三石(石耳、石鸡、石鱼),以及珍贵药材黄精、党参、白芨、乌头、厚朴等。星子县境的庐山山麓,已于1993年辟为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庐山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9. 鄱阳湖风景名胜区 牯岭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