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语同音词词典︱凡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语同音词词典︱凡例
  • 位置: 首页/附录库/汉语同音词词典

凡例

 一、读者对象
 本词典以中小学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初学汉语的少数民族同胞和外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
 二、条目安排
 1.本书所收同音词指同音、不同形、不同义的词语和同音、同形、不同义的词语,以及少量同音、不同形、近义的词语。
 2.选收常见常用的同音词(声、韵、调全同)约3200组,词语约6 900个。其中,备查中的同音词约220组,词语约440个。主要收双音节同音词,酌收部分三音节、四音节同音词语。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音词为一个条目。只收规范词,不收异形词。同音、不同形、不同义的,如“风力 锋利”、“预支 预知”、“复业 复叶 副业”等。同音、同形,不同义且意义上需分别处理的,在词的右上方标注阿拉伯数字,如:“艾虎1 艾虎2”、“竹叶青1 竹叶青2”等。
 4.本词典所收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编排。读音相同的条目按词语首字笔画数编排,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首字同音且笔画数相同的,按起笔笔形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的次序编排。同一条目中的词语也按此方式编排。有读轻声的词语一般排在非读轻声的同音词的后面。
 三、字形和词形
 1.字形,本词典条目所用汉字形体以现在通行的为标准。
 2.异形词,区分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已有国家试行标准的,以推荐词形立目,非推荐词形一般不再出条;国家标准未作规定的,以推荐词形立目并作解释,加“也作某”。非推荐词形如果出条,只注同推荐词形,如调转……同“掉转”。
 3.书面上有时儿化有时不儿化,口语里必须儿化的词,自成条目,如“打盹儿 打趸儿”。书面上一般不儿化,但口语里一般儿化的,在释义前加“(~儿)”,如“对眼1 对眼2”一条中的“对眼2duìyǎn (~儿)”。释义不止一项的,如口语里一般都儿化,则把“(~儿)”放在注音之后、第一义项之前,如“风口 封口”一条中的“封口〖KG-0.2mm〗fēngkǒu (~儿)(1)”。如只有个别义项儿化,则把“(~儿)”放在有关义项号码之后,如“风门 封门”一条中的“封门〖KG-0.2mm〗fēng/〖KG-0.4mm〗/mén (1) …… (2)(~儿)…… (3)”。
 四、注音
 1.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为所收词语及生难字词注音。
 2.有异读的词,已经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审订过的,一般依照审音委员会的审订处理。传统上有两读的,酌收两读,如“上声shànɡshēnɡ(又shǎnɡshēnɡ)”、“从容cónɡrónɡ(旧读cōnɡrónɡ)”。
 3.条目中的轻声字,注音不标调号,但在注音前加中圆点,如“引子yǐn·zi”、“饮子yǐn·zi”。
 4.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字,注音上标调号,注音前再加中圆点,如“灌肠guàn·cháng”。
 5.插入其他成分时,语音上有轻重变化的词语,标上调号和中圆点,再加斜的双短横线(//),如“过来”注作guò//·lái、“起来”注作qǐ//·lái,表示在“过来”、“起来”中,“来”字轻读;在“过得来”、“过不来”、“起得来”、“起不来”中,“来”字重读。“起来”还有//qǐ//·lái的注法,表示用在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时,如“拿起来”、“好起来”等,“起”、“来”两字都有轻重的变化。例如在“拿起来”里,“起”、“来”两字都轻读;插入“得”、“不”以后,如“拿得起来”、“拿不起来”,“起”、“来”两字都重读。“起”、“来”两字之间再加宾语,如“拿得起枪来”,“拿不起枪来”,“起”字重读,“来”字轻读。“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出来”、“出去”等也都可以有相同的变化,注音也以同样的方式标注。
 6.本词典对儿化音的注法,只在基本形式后面加“r”,如“打趸儿dǎdǔnr”,不标语音上的实际变化。
 7.本词典不注变调。专名和姓名的注音,第一个字母大写。
 8.条目的注音,以连写为原则;词组、成语按词分写。有些词语的音节在中间加斜的双短横线(//),表示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对号1duì//hào”、“跟班1//bān”。同一个词有的义项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有的义项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则该词的注音连写,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的义项在义项号码后加括号标注“-//-”,如“移民yímín (1)(-//-)…… (2) ……”,表示“移民”的第一义项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兴建该工程前,已移了民”,而第二义项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9.注音中,音节界限有可能混淆的,加隔音符号(’),如“友爱yǒu ’ài”。
 五、释义与举例
 1.本词典分析词义以现代汉语为准,列出常用义。
 2.对词语意思的解释采取先分释后通释的方式。分释,是对词语中生难字词的解释。通释,是解释词语的整个意思。有多个义项的,用 (1) (2) (3) ……标示。
 3.条目中,标“ ”的表示方言,标“ ”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标“ ”的表示口语词。“ ”、“ ”、“ ”等标记适用于该词语各义项的,标在第一义项之前;只适用于个别义项的,标在有关义项号码之后。
 4.释义后举例。列举常见常用的词语和句子。一般一个义项一至四例。用“〈例〉”标示。例中遇本条目,用“~”代替。不止一例的,例与例之间用“/”隔开。
 5.“也说……”、“也叫……”、“也作……”等,放在释义前,表示适用于以下几个义项,如疙瘩gēda 也作“疙疸”、“圪垯”。(1)……,表示 (1) (2) (3) (4) (5)五个义项都可写成“疙疸”或“圪垯”。
 6.音译的外来语一般附注外文,如“沙龙……[法salon]”。
 六、词类标注
 1.本词典为词标注词类,短语、成语不标注。
 2.本词典把词分为12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3.词的12大类用简称外加“”或“”标示,如“哀号āiháo ……”、“呦呦yōuyōu 鹿鸣声”、“法治fǎzhì (1)……(3)……”等。
 4.词类标记适合于多义项词语的各个义项的,标在第一义项之前;只适用于个别义项的,标在有关义项号码之后,如“丑话chǒuhuà (1)……(2)……”、“必须bìxū (1)……(2)……”、“疙瘩gē·dɑ ……(1)……(2)……(3)……(4)……(5)……”等。
 七、近义、反义与提示
 1.为便于读者理解、比较、使用,本词典特设近义、反义与提示三个栏目。
 2.列举词语常见常用的近义词、反义词,用“〈近〉”、“〈反〉”标示,近义词(或反义词)之间用“/”隔开。
 3.对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作简要提示,用“”标示,不另行。如“绸缪chóumóu ……缪,这里不读miào或miù”。对特别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近音词作简要提示,用“”标示,另行排于该同组同音词之末。
 八、附
 1.本词典在正编之后附有“备查”,酌收部分尚有争议的同音词,供有兴趣的读者查检、参考。
 2.本词典附有“条目音序索引”、“词语笔画索引”、“备查条目音序索引”和“备查词语笔画索引”供检索。
☚ 汉语同音词词典   汉语同音词词典︱前言 ☛
000121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