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觉(698—758)唐苏州(今属江苏)人。俗姓顾,字惟旧。顾况叔。神龙元年(705 年)出家,为虎丘西寺僧。学究天人。习大乘佛典《维摩经》《法华经》,并杂收旁通。勤收经藏,建山中塔庙有功。 七觉 七觉陈徐孝克《仰同令君摄山棲霞寺山房夜坐六韻诗》:“五禅清虑表,七觉荡心封。”七觉,佛教名词。亦称作“七党分”、“七等觉支”、“七菩提分”等,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是佛教教义中为达到佛教觉悟的七种次第或组成部分。《杂阿含经》卷二十六论述七个阶次是:❶“念觉支”:牢记佛法不忘; ❷“择法觉支”:按法佛标准,分辨是非真伪善恶; ❸“精进觉支”,努力修行,坚持不懈; ❹“喜觉支”,得到佛法,心生喜悦; ❺“猗觉支”,也称“轻安觉支”,得到佛法,大彻大悟后,身心舒适愉快; ❻“定觉支”,全心皈依佛法,思悟佛法; ❼“舍觉支”,舍弃世俗观念,用佛教观点平等待物,心中毫无执著。 ☚ 青莲果 七识 ☛ 七觉即“七觉分”。《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声闻、缘觉虽修七觉,犹不能干,是故菩萨观诸烦恼,犹如暴河。《艺文类聚》七六引南朝梁刘孝仪《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岂如弘七觉,扬鸾启四门。”《明遗民诗》十一许承钦《石竺山》:“身交七觉中,迴溪趁行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