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望殷、周曆以陰曆每月十五、十六日至二十二、二十三日爲既望。後來稱農曆十五爲望,望後日爲既望。孔臧《蓼蟲賦》:“季夏既望,暑往涼還。” 既望古历法的专用名词。其说有二:(一) 据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殷周时以阳历十五、十六至二十二、二十三日为既望。《尚书·召诰》:“惟二月既望。” (二) 后世以阳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宋苏轼《苏轼文集》一《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既望;冀望◉ 既望jìwànɡ 书 名 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例〉唯二月~/ 壬戌之秋,七月~,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冀望jìwànɡ 书 动 希望。〈例〉~成功/ 殷切~/ 做父母的对子女都抱有很大的~。〈近〉巴望/ 期望/ 希冀/ 希望。〈反〉绝望/ 失望。 既望jì wàng〖名词〗 殷周以阴历每月十五、十六日至二十二、二十三日为既望。后世以阴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1)。《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的秋季,七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划着小船到赤壁的下面去游览。 既望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日。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称农历各日 称农历各日一日:朔(朔日) 吉(初吉) 旦(旦日)上日 合朔 每月的朔日:气朔 月朔 每月初一或指正月初一:月吉 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晦朔 二日:初二 三日:胐 初三 五日:月五 初五 五月初五:午 九日:青(九青) 中九 初九 十五日:望(望日;月望) 月半 圆日 十六日:既望 十九日:下九 二十一日:马(马日) 二十九日:上九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晦日;月晦) ☚ 日 称各天 ☛ 既望jì wàng殷周以阴历每月十五、十六日至二十二、二十三日为既望。后世以阴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温病条辨 · 王叙》:“嘉庆十有七年壮月既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