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丸 > 七製香附丸 七製香附丸 qīzhìxiāngfùwán 丸藥。此丸以香附爲主藥,另加七種輔藥製成,故稱。輔藥有人參、茯苓、白术、甘草等。主治氣滯經閉,兩脇脹痛,飲食减少,濕寒白帶。後人組方有加减,名香附丸,功同。參閲明·張介賓《景岳全書·七製香附丸》。 七制香附丸❶《医学入门》卷七方。香附十四两。分七等份,一份同当归二两酒浸,一份同莪术二两童便浸,一份同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水浸,一份同乌药二两米泔水浸,一份同延胡索、川芎各一两水浸,一份同三棱、柴胡各一两醋浸,一份同红花、乌梅各一两盐水浸,各浸春三日、夏二日、秋七日、冬十日,晒干,单取香附为末,以浸药水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临卧酒送下。治妇女诸虚百损,气血不调,月经赶前错后,结成癥瘕,或骨劳发热,四肢无力。 ❷《验方新编》卷十一方。香附一斤。一制泡米水泡一夜,石上擦去毛,晒干;二制陈酒泡一夜,晒干;三制童便照前;四制盐水照前;五制牛乳照前;六制小扁黑豆煮水照前;七制茯神六两去皮去木心,二味共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每早空腹服。治心血亏虚,火不下降,水不上升,以致心肾不交,夜梦遗精,百药不效者。 七制香附丸 《医学入门》卷八【组方药物】 香附米420克 【制剂用法】 上药分7份,1份同当归60克,酒浸;1份同莪术60克,童便浸;1份同牡丹皮、艾叶各30克,米泔浸;1份同乌药60克,米泔浸;1份同川芎、玄胡索各30克,水浸;1份同三棱、北胡各30克,醋浸;1份同红花、乌梅各30克,盐水浸。春3夏2,秋7冬10日,晒干,取单香附为末,浸药水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0丸,临卧用酒送下。 【适应病证】 诸虚百损,气血不调,月水前后,结成癥瘕;或骨蒸发热,四肢无力。
七制香附丸 《全国中成药处方集》(天津方)【组方药物】 醋制香附3.42千克 生地 生白芍 当归 熟地各120克 川芎120克 艾炭60克 白术(麸炒) 益母草各120克 甘草30克 山萸肉60克 炒枣仁60克 茯苓(去皮)120克 生阿胶 天冬各60克 砂仁45克 人参30克 黄芩60克 醋制延胡4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9味,用生艾叶30克,小茴香30克,大米30克,三味熬透去滓取汁,再和鲜牛乳210克,大盐(化水)21克,拌方内香附,浸透微炒,和群药共为细粉,黄酒泛小丸。每服6克,白开水送下。 【主要功效】 开郁顺气,调经养血。 【适应病证】 血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或腹内血块,攻窜作痛,及寒湿白带等。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七制香附丸qīzhìxiāngfùwán❶《医学入门》方。香附十四两。分七等份, 分别同当归二两酒浸, 同莪术二两童便浸, 同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水浸, 同乌药二两米泔水浸, 同川芎、延胡索各一两水浸, 同三棱、柴胡各一两醋浸, 同红花、乌梅各一两盐水浸。糊丸, 梧桐子大, 每服八十丸, 睡前温酒送服。治妇女月经不调, 结成癥瘕, 或骨蒸发热, 四肢无力。 ❷ 《验方新编》方。香附一斤(用米泔水、陈酒、童便、盐水、牛乳、黑豆水各泡一夜, 晒干), 茯神六两。蜜丸, 弹子大, 每服一丸。治心血亏损, 心肾不交, 夜梦遗精。 七制香附丸 七制香附丸本方出自《医学入门》卷八。是在《瑞竹堂方》的四制香附丸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方由香附米十四两组成。上药分七份。一份同当归二两酒浸;一份同莪术二两童便浸;一份同牡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浸;一份同乌药二两米泔浸;一份同川芎、玄胡索各一两水浸;一份同三棱、北柴胡各一两醋浸;一份同红花、乌梅各一两盐水浸。春三、夏二、秋七、冬十日,晒干单取香附为末,浸药水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八十丸临卧酒下。功能行气解郁,活血调经。主治气机郁结,血行不畅,月经后期,经量减少,少腹胀痛,或腹内癥瘕,攻窜作痛,时有胸胁胀闷,嗳气频作,苔薄,脉弦。 本方所治证属妇人七情郁结,血行不畅所致。治以开郁行气立法。方中香附有疏肝解郁,行气调经之功;配合当归补血活血;红花、丹皮、三棱、莪术活血祛瘀;川芎、延胡活血行气止痛;乌药、艾叶温理下焦而止痛;柴胡疏肝解郁; 并取乌梅酸收,以防破瘀太过。诸药与香附同浸,仅取其性,则香附开郁行气之力更著。气郁宣达,血脉畅行,冲任调和,血海充盈,而月经自当按期而行。故临床常用本方治疗气机郁结,血行不畅之行经后期、经闭、痛经、癥瘕等。 四制香附丸(《重订瑞竹堂经验方》) 大香附子(擦去皮)一斤。分作四份,四两醇酒浸,四两醇醋浸,四两盐水浸,四两童子小便浸。春三、秋五、夏一、冬七日,淘洗净,晒干捣烂,微焙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治妇女气机郁滞,经候不调,小腹胀痛等。 七制香附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香附(醋制)3420克,生地、生白芍、当归、熟地各120克,川芎120克,艾炭120克,白术(麸炒)、益母草各120克,甘草30克,山萸肉(酒制)60克,炒枣仁60克,茯苓(去皮)120克,生阿胶、天麦冬各60克,砂仁45克,人参(去芦)30克,黄芩60克,玄胡(醋制)45克。用生艾叶30克、小茴香30克、大米30克,三味熬透去渣取汁,再和鲜牛乳210克、大盐化水21克,拌方内香附,浸透微炒,和群药共为细粉,黄酒泛小丸,每次服6克,白开水送下。功能开郁顺气,调经养血。主治气郁血滞,痛经,胸闷,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腹内血块,攻窜作痛,寒湿白带。九制香附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香附(生)560克。将生香附分作9份,分别用黄酒240克,米醋240克,生姜240克,萝卜60克,丹参60克,艾叶60克,益智仁60克,盐30克,小茴香60克,煎汁浸制香附,烘干研细粉,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温开水送服。功能开郁行气,温经散寒。主治下腹冷痛,经闭腹痛,癥瘕积聚,胸闷气胀。 ☚ 理气宽肠汤 乌药汤 ☛ 00004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