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民居与丁村民俗博物馆
丁村民居在襄汾县城南四公里的丁村。丁村至今比较完整地保存着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至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各式院落20余处,33座明清时代的民房庭院,反映出明、清时代北方农村的村庄格局,分北、中、南三个建筑群,多数院落坐北朝南,明代的院门多在东南角。院落大都建有正堂、过厅、门楼、厢房,均为砖石木质结构。建筑构件上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古典戏曲、历史故事等木雕、砖石雕图案,是中国明、清民居建筑中的佳作。
丁村民俗博物馆利用其中部分院落陈列了近万件文物,把晋南一带清末民初的部分民俗事象,或绘制成民俗画,或制作成模型,在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明清民居中予以展出。
丁村民俗馆第一院门前矗立的“宣德郎”牌坊是宅庄丁溪连在捐买了一个“卅同”官位后,为夸耀其祖上被乾隆皇帝追封为“宣德郎”和基于“耀祖光宗”,把新取得的成就炫耀于故里乡亲而立的。第一院大门上的红对联,影壁上的斗大“福”字,以及院里的成串的鞭炮、香炉等陈列有序的设备形成了一派浓郁的民间节日气氛。该院共分为10个展室,展出了晋南民间历代相沿的岁时习俗,其中有腊八、祭灶、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节日的风尚。
四合院里主要陈列着清末民初以来民间迎婚嫁娶的风习。从说媒、定亲、换帖、纳彩、迎亲、拜堂、入洞房、摆喜筵等一系列婚嫁礼仪,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在此,人们面对惹人注目的“十二属相相克相合图”,谈论着由此导演的婚姻上悲欢离合的情景,更能体会到婚姻自主的优越性。在这里游客可照此礼仪举行婚礼。男乘官轿,女坐花轿,男戴金花礼帽,女戴凤冠霞帔,交杯换盏,共饮喜酒,照相留念。
在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所建的前后两进的院落里,陈列着晋南城乡广为流传的刺绣、剪纸、雕刻、木板画等民间工艺品,以及歌舞、小戏、皮影、木偶等实物和资料。游人们可观赏、可操作、可选购。之外,民间书画、民间镜子、民用瓷器和生产用具等展室,也会对游客产生颇大的吸引力。
单位:襄汾县丁村民俗博物馆管委会 邮编:041500
电话:86-357-386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