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猫儿;虰虰𤝄tin55tin55m 55/mau55din55din55mer55/mao55蜻蜓。因其形像“丁”字,眼睛像猫眼,故名。清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小儿女歌谣》: “丁丁猫,红爪爪,哥哥回来打嫂嫂。”又《成都呼物之土名》: “丁丁猫,蜻蜓。” 民国十七年《长寿县志》卷四《人事部·方言》: “蜻蜓谓之丁丁猫,又谓之鼓鼓丁,又谓之扬丁丁。” 民国十八年《新修南充县志》卷十一《物产志·动物·昆虫类》: “蜻蜓……俗名丁丁猫。”唐枢《蜀籁》卷一: “丁丁猫咬尾巴,自己吃自己。”又: “丁丁猫变水扒虫,变还原了。”又: “丁丁猫想吃红樱桃, 眼睛都望绿了。”亦作“虰虰𤝄”、 “丁丁毛”、 “丁丁𧓿”。 清同治九年《会理州志》卷十《风土志·物产》:“蜻蜓……今俗呼曰虰虰𤝄, 曰马马虰, 曰麻郎子。” 民国十三年《江津县志》卷十一《风土志·方言》: “邑语谓蜻蜓之大者为大头虰,小者为虰虰毛。毛,小也。” 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丁丁𧓿曰水蚆虫。 𧓿, 帽平声。”音同 “丁丁猫”。 |